#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苗圃来了“新伙计”

朱容颉
2020-06-16
1647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见习记者 米何妙子

  林区的夏天如此美丽,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焕发勃勃生机。走进阿里河林业局中心苗圃,渐吐新芽的小树苗沐浴着阳光,簇簇蓝莓果,把树枝压弯了腰。
  新播苗床温室大棚内,自走式全自动微喷设备正在作业。只见微喷设备将水汽轻轻地喷洒在苗床上,全覆盖且均匀,崭露头角的小苗努力吸吮着生命的源泉,记者仿佛看到它们日后长成参天大树般的模样。说起苗圃里的这个“新伙计”,阿里河林业局营林生产处副主任李士成赞不绝口,他说:“今年大地新播育苗预计产苗880万株左右,新引进的自走式全自动微喷设备的雾化效果好,故障率低,大大提高了成苗率,并且它集喷水喷药为一体,既方便又便捷。”
  大棚的一旁,2米多高的西伯利亚红松整齐排列,几名职工正在为它们登录信息。记者注意到,每个树上都挂着一个银色的铝牌,上面标有数字和字母。李士成解释道:“每个牌子上面标有红松的种源和排位号,每棵树都有一个代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
  不光大棚内来了新设备,容器苗生产地上劳作的职工们也尝到了“新科技”带给他们的甜头。“有了育苗装土器,我们装杯的速度加快了!”“不光速度快了,杯里的土装得均匀又平整,省事又省
  力,别提多好了!”职工们你一句我一句,纷纷称赞起来。
  闻着阵阵果香,记者来到蓝莓繁育基地。蓝莓树上缀满了蓝莓果。那晶莹剔透的蓝莓果实颤乎乎地压弯了枝头。“今年果实的产量相比往年能翻一番!”技术员崔磊信心满满地说。说起今年产量增加的诀窍,崔磊说道:“往年像这样7年的大苗,我们都是用土埋的方式越冬,去年冬天我们将棉被铺盖在大棚外,大棚内的温度能保持恒温。最冷时,大棚内的温度也能控制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所以,蓝莓苗木安稳地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望着成串的蓝莓果,崔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待到8月,旅游旺季,瓜熟果落,又会有不少游客前来蓝莓基地观赏、采摘,这不光为蓝莓基地带来效益,也能为他们在蓝莓培育项目上拓宽思路。
  微风徐来,摇摇欲坠的蓝莓果等待着它的蜕变……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