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好领导 好兄长 好战友

朱容颉
2020-06-18
1690
韩文胜 口述 刘磊 整理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大家看到于海俊同志的相关报道时会泪流满面?为什么大家说起于海俊同志,会用那么多褒奖之词?也许你会在我和于海俊副局长的工作经历中找到答案。
  于海俊副局长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分管根河林业局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这期间,是我和于海俊副局长接触最多的时期,也是我的工作能力突飞猛进的时期。
  记得第一次向于海俊副局长请示工作时,他和我谈起PDCA、5W1H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新老七种工具,谈得专业透彻,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没想到林区工程方面的专家对企业管理也那么在行。2014年,林业局推行精细化管理,他没有把责任推到下面,而是自己编辑整理了《精细化管理有关知识》,让大家在学中干、干中学。2018年,他在深入研究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编写了《根河林业局生态保护建设管理制度编制方案》,引领林业局的改革发展。
  我和于海俊副局长几次共同扑救雷电火,他的指挥才能让我折服,崇高的人格魅力让我敬仰,他身先士卒、不畏艰难的精神让我崇敬。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的。
  2017年7月5日,乌力库玛林场发现火情。由于情况紧急,林业局党委书记郝玉山率队连夜进入火场。6日早,于海俊副局长得知后主动请缨,并通知我一起前往,他说:“郝书记是总指挥,年纪大,我们必须把他替换下来。”由于这个火场处于几十年没有采伐的远山区,我和于海俊副局长跟随给养队共8人历经3个多小时才到达火场。观测火场后,他说:“这片林子是自然更新最好的林况,发生火灾扑救难度也最大。我们必须找到最近的上山道路,为增援部队节省体力和时间。”他打开随身携带的林相图,通过测量计算,终于找到一条山底下已经废弃的简易道,步行半小时就可到达火场。这就是我们林区的专家,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控制火势蔓延的时间。
  2018年6月14日,我接到根河森防指命令,跟随于海俊副局长援外扑火,地点北部林区永安山林业局。我们带领两个扑火中队乘直升机第一批到达火场临时机降点,机降点位于着火山顶下的沟塘里。这次我深刻体会到“看山累死马”的道理。我们艰难地走过塔头沼泽地到达山底,又看到一条10多米宽齐腰深的冰河横在面前,队员们正犹豫如何过河,于局长第一个踏入冰冷的河水中。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他是在和火魔抢时间。过河后,他率领扑火队员直接登上坡度近60度的高山,到达山顶火场用时3.5小时,而我和保卫医疗后勤组押后,到达火场用时近5小时。在于海俊副局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精神鼓舞下,队员们斗志高涨,在后续部队到达前实现合围。
  在这次扑火中,我第一次吃到了“雨水煮面”,于海俊副局长趣称为“干煮方便面”,那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吃的面。
由于前一天大家都负重几十公斤上山,所带饮用水有限,等到火场合围,水已耗尽。当时天色已暗,再加上气候干旱,山顶找不到水源。于海俊副局长就和队员一样,拖着疲惫的身体,忍受着干渴进入小帐篷。半夜下起小雨,早上4点钟,于海俊副局长喊我说,看能不能收集点雨水,我在塑料帐篷一角看到了一汪清澈雨水,马上收集了两瓶半。由于晚上气温低又下雨,大家多想吃一碗连汤带水、热热乎乎的面。两瓶半水能煮几碗呢?我硬是分两次煮了近10袋方便面。我把第一碗面端给于海俊副局长,被他转手给了附近的扑火队员。第一锅煮的是“雨水煮面”,于海俊副局长吃的是第二锅煮的,那就是“干煮方便面”。
  2018年6月22日,我在中午下班的路上接到于海俊副局长的电话,通知我半小时到防火办集合。他说身上带的钱不够,让我再带上5000元。我到防火办才知道,是北部林区乌玛林业局发现火情,上级命令根河局增援。这次于海俊副局长率领3个扑火中队,驱车前往乌玛林业局零公里集结。几百公里的路程,大家到莫尔道嘎要吃顿饭,这时我才知道带钱的用途。我们从零公里乘直升机赶往3号火场。在登机过程中,于海俊副局长的脚被机上的吊桶环砸伤。这次扑火,一是于海俊副局长轻伤不下火线让人感动;再就是直升机专程救护扑火队员,让我对于海俊副局长敬佩有加。
  那是进入火场的第一天,由于原始林区山高林密,扑火队员进入火场要锳出一条新道。一名扑火队员被树条抽到了眼睛,当时也没当回事,继续战斗。第二天,这名队员眼睛红肿,视力下降,可能是火场卫生环境较差造成了眼部感染。于海俊副局长得知后,马上去探望,基于火场短期不可能下撤的形势,决定请示前指派专机救护。前指采纳了于海俊副局长意见。在救护受伤队员的过程中,于海俊副局长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伤员,脚部也存在感染的危险,坚守在火场第一线整整6天。
  “你是莽莽兴安岭上的赤子,你是守护绿色家园的功臣;你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你让精神穿越时空常青……”如今,于海俊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传颂,在机关单位、在各大企业、在寻常百姓家、在林区人的心中……人们口口相传,他的精神也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务林人为祖国绿色事业接续奋斗!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