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部连续发生21起雷电森林火灾。记者紧急赶赴扑火前线,14日抵达北部原始林区乌玛前指时,正赶上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特勤突击队队员准备登机执行任务。直升机补充燃料的间隙,记者了解了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扑火勇士是怎样战胜火魔的。
此次雷电森林火多发生在原始森林腹地,多处无道路通行,行军和扑火难度巨大。特勤突击队副队长张广伟告诉记者,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直升机索滑降的方式抵达起火点附近,开辟临时机降点,为后续扑火力量的投入打下基础。“有些时候我们也不用开辟临时机降点,到达指定位置,如果发现火场面积很小的话,直接快速扑灭,结束战斗。”张广伟说。
兵贵神速,直升机索滑降固然是目前抵达火场最快的方式,但危险性也提高了很多。为保证人员安全,这支队伍每年从4月份就要开始24小时集中值班待命,并且每天进行8小时日常训练。遇到突发状况如何处置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没有奉献,就做不出贡献。当被问到执行任务家人担不担心时,特勤突击队队员肖文瀚说:“我刚给我爸妈发了条微信,报了平安。”肖文瀚告诉记者,已经习惯了每次出发前向家里报平安,参加工作第一次执行任务时,母亲在家哭了3天。有手机信号就跟家里联系一下,父母能少一些担心,但是受了伤还是不敢说。怕家人看到,肖文瀚不愿让记者看到他身上的伤痕。再三请求下,肖文瀚挽起裤腿给记者看了一下他腿上受的伤。大大小小几十处伤痕,让记者泪目。
23岁的叶田丰是队员当中年龄最小的,退伍前在辽宁抚顺雷锋连雷锋班。他告诉记者,自己家就在林区,在参加工作之前,父亲就经常上山扑火。现在以特勤突击队员的身份参加扑火战斗,感觉很有意义,也很有挑战性。能以这种方式保护好这片林海,体现自己的价值,做出一点贡献,感觉很光荣。
据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在2017年组建了30人的特勤突击队,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也在同年组建了52人的北部原始林区特勤中队。这两支队伍的组建,全面提高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快速反应能力和灭火水平,真正实现消防结合的“站队一体化”,形成了统一调度指挥、地空配合、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防灭火新模式。(记者 包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