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用科学的道理说明保护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要性”

朱容颉
2020-08-14
1445
     “各位老师,前往汗马保护区内火烧迹地路程较远、林形复杂,大家做好防护”、“北部原始林区是雷击火的高发区,各位老师一定得珍惜难得机会,深入研究”……汗马2020专家服务基层重点项目暨首届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期间,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梅大到对接会议流程、出行计划,小到提醒与会人员添衣保暖,事无巨细,大家亲切称她为“周老师”。
  “周老师”为何对汗马保护区和北部原始林区如此了解?周梅把林区比作自己的家。用她的话说,学林学专业、研究森林生态,就要往林子里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保护森林的“主战场”,是林区吸引着她来到这里。
  1982年,就读于内蒙古林学院林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周梅和导师第一次深入库都尔林业局做考察研究,从此便和林区结下了不解之缘。1987年,周梅和导师在林区选址建立生态研究站时,第一次走进汗马保护区,虽然汗马当时不具备建设生态站的条件,但汗马的神秘与广袤却给周梅留下深刻印象。1989年,周梅进入根河原始林无人区,参加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生态站)的全部筹备和建设工作,是该站的创始人之一。2000年,周梅再次进入汗马开展10公顷大样地调查项目,对树木胸高直径大于1厘米的“挂牌”,每5年复查一次,研究样地内整个植被的动态变化,推断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情况。如今,研究项目仍在持续。
  多年来,周梅几乎年年都要深入令她魂牵梦绕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致力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南部林区的森林水文规律、森林生态系统水碳氮规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林火生态研究。
  周梅表示,森林生态是一个长期、定位、观测的过程,要用科学的道理说明保护大兴安岭的重要性。内蒙古大兴安岭由于北部林区地处寒温带,森林生长在冻土上,储存着大量水分,一旦森林消失,冻土就不能像海绵一样把水吸住。以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为例,林区经过60多年的采伐,森林中的大树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中幼林,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具体减弱了多少,它是如何减弱的,就是研究团队长期的课题之一。
  “积累了30年的研究经验证明,保护森林要从认识森林开始。”周梅说,汗马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个缩影,生态系统内不只有森林,还有冻土和湿地,多种生态元素造成了研究的复杂性。这块“地”保留的意义就是天然的试验场,需要更多专家和学者能真正深入汗马做研究,森林防火仅是一个方面。
  在周梅看来,随着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林区出现了原生湿地和次生湿地的分化,原生湿地依然承担着是“肺”的作用,就像给冻土盖一个被子,促进树木生长;次生湿地是大量冻土融化后,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聚集在森林低洼的地方,造成大量树木被湿地化,严重影响森林的生长。究其原因,一个是全球气候变暖,另一个则是森林火灾的干扰,大面积的森林火灾热气逐渐进入到土壤中,使得冻土融化,导致湿地化,这使得林区生态的敏感性更加凸显。
  周梅坦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代代务林人执着守护换回一方绿色,而要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科技兴林、科学护林,需要人才和智力的引进,而广大科研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了解林区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更好为林区森林火灾的扑救、森林经营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快退休了,我是找不到答案了,但我想把全国的森林防火专家都带到这里,让大家都来找这个答案,为这片沃土做贡献,这就是我此次之行的目的。”60岁的周梅坚定地说。她坚实的身影与夏末深绿色的森林融为一体,很美。(赵佳佳)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