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朱容颉
2020-08-14
1428
 “北方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植被类型、土壤、交通环境等方面与南方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对我们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技术要求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别。”第一次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覃先林研究员感触颇深。他表示,从事20多年森林火灾遥感卫星监测应用研究,这是第一次进入北部原始林区,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它、感受它,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扎根到基层去,实地考察调研,体验基层生活,解决基层最实际的需要,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提升科研工作价值。
  覃先林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在林火监测、火险预报和植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8月2日至4日,在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召开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雷电火防控技术暨首届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上,覃先林受邀作《高分卫星林火监测》专题报告。
  针对高分卫星在林火监测及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覃先林表示,通过卫星、航天、航空与地面形成有效的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防控,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森林防灭火监测防控工作,更是广阔森林的迫切需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着10.67万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利用高分卫星进行日常火情监测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技术,而且,除了森林火灾的监测以外,还可以应用于湿地、荒漠化、生态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及森林资源的监测保护。在未来的国家高分卫星发展计划中,我们也将进一步提升卫星技术的灵活应用,使它能够更好地为基层森林火灾监测防控和生态保护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生态功能区总面积947702公顷,具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活立木单位公顷蓄积最大和天然林面积最多的特征,且地下矿藏丰富,存在引雷风险,枯立木、独立木多,遭雷击的几率大于正常林木,雷电火对这片原始森林的生态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贾先林说,雷击火对生态的威胁一直是世界上难以攻克的难题,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和探索高、新、尖技术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投身到雷击火监测防控的研究中去,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我国雷击火监测防控技术,与基层林业职工一同将这片森林守护好、保卫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李鹏飞)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