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获的时节,登上阿尔山林业局电视塔山,放眼望去,只见巍巍群山连绵起伏,茁壮的落叶松挺拔而立。在电视塔山之巅,伫立着阿尔山林业局“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几代阿尔山务林人用勤劳与智慧铸成的,它记录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史上的一段绿色传奇。
上世纪50年代,阿尔山林业局遵照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重要指示,开始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人工造林历程。199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了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百万亩的目标,自治区政府为阿尔山林业局竖起了“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阿尔山林业局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工系统人工造林百万亩企业”、“天然林保护先进单位”,“全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目前,阿尔山林业局人工造林有效保存面积达到106万亩,早期营造的人工林已经大量成材,最大的胸径达30厘米以上。
艰苦备尝植新绿
阿尔山林业局的森林资源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者掠夺式采伐,加之建局初期重采轻造,使可采资源逐渐减少,曾一度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境地。为了走出困境,加快绿化兴安大地的步伐,1954年,阿尔山林业局的开发建设者们一边采伐支持国家建设,一边开始了人工造林,开始向荒山荒地进军。当时参加造林的队伍中,有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妇女和老人,人们每天背着植树工具和苗木,爬山涉水走上几个小时奔赴造林场地。饿了吃苞米面干粮和咸菜,渴了喝山里的河水。有的带病造林,有的轻伤不下一线,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不懈努力,一片片的人工林展现在人们眼前,还有“学生林”、“母亲林”、“希望林”置身其中。从1958年起,阿尔山林业局先后建立了伊尔施林场、阿尔山林场等国有林场,林业局开始组织工程性造林、战役性造林,造林速度逐步加快。1987年阿尔山林业局设立种苗场,专门从事林业育苗,供植树造林使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阿尔山务林人前赴后继,造林不止,年年挥动镐锄,在荒山秃岭上播撒着片片绿荫。如今,当年营造的人工林已经大量成材,实现了青山常山、永续利用。
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阿尔山林业局加大国土绿化行动力度,在春季造林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统筹抓好春季营造林和春季森林防灭火工作,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90746亩。在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工作中,坚持生态要绿、群众得利,两年营造亚乔木大果沙棘生态林5.77万亩,退耕还林面积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之首。
始终坚持“质为先”
在造林过程中,他们始终把“质为先”贯穿于各个环节,根据气候变化及造林迹地的立地条件,密切观察土壤墒情,紧紧抓住顶浆期,适时开展造林工作。他们不断加强造林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进行组织生产,在苗木调拨、运输假植及栽植过程中,要求造林单位取苗时必须提前1天与种苗场联系,确定每日苗木需求数量;在苗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造林技术规程,保证苗木“三不离水”,并做好现地假植。在栽植过程中,采用“郭氏锹”等工具栽植,配备苗木桶,做到桶内有泥浆。他们严格执行更新造林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造林质量跟踪检查制度,各造林单位党政负责人、技术员、驻场监督站负责人每日跟踪监督检查,对更新造林的每道工序严格把关。林业局领导、营林部门技术人员、验收员深入造林一线督察指导,严把造林各个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确保造林质量。他们将更新造林与补植同步开展,合理安排补植进度,强化造林技术质量要求,确保了栽植合格率达到98%以上。林业局与各造林单位逐级签订更新造林承包责任书,明确当年造林成活率、三年保存率的各项指标,本着“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制定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加强对造林地的管护,切实做到“管理有人抓,质量有人问,责任有人担”。他们注重科学造林,改变传统单一树种造林的方式,采取等带间隔的办法,营造落叶松和云杉混交林,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强化防灾减灾 确保生态安全
为保护森林不受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1978年阿尔山林业局成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站,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局各沟系的测报网络,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检疫御灾体系建设,采取以鸟治虫、黑光灯诱杀、性信息素干扰和飞机防治等多种无公害防治手段,有效控制了林业有害生物对人工林的危害。
为了预防森林火灾,林业局实行森林防火网络化管理,把防火责任措施逐条逐项落实到人和地块。在各交通要道路口布防了81个“五个一”移动管护站(即一个管护房、一个堵卡杆、一个宣传音箱、一个防火戒严令牌、一条宣传横幅),严格封山管控,高标准建设了森林防火三期工程,强化了扑火队伍正规化建设,大大提升了森林防灭火综合预防和扑救能力。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危火险区派驻一支由30名森林消防员组成的机动特勤中队,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到2019年末,阿尔山林业局实现了连续1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加强林政管理 坚持依法治林
林业局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建立了林业局、林场、管护站三级管护格局,进一步细化了各级森林资源管护人员的管护责任和考核办法,把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增长、无重大资源林政案件等指标纳入森林资源管理责任考核体系,责任落实率达100%。他们大规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林区百姓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集、掠青、收购、运输山副产品和采挖、运输绿化树及放牧等行为。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组建联合执法工作组,在各检查站、入山路口堵截外来牲畜,对核心景区私搭乱建及毁林开荒、破坏林地、乱采乱挖行为进行了综合整治和专项打击。抓住深山远山职工居民搬迁和棚户区改造政策落实的契机,清理不利于生态保护、影响生态安全的野外作业点和生态林场256户。将苏河林场、桑都尔林场、南沟林场居民整体搬迁到局址,共扩大森林腹地无人区面积120公顷,减少人为活动干扰破坏,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演替。
建设秀美山川,筑牢生态屏障。一代代阿尔山务林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了百万亩人工林的壮举。在浩瀚的人工林海映衬下,阿尔山林区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踏着先辈的足迹,新时代的阿尔山务林人开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他们将继续用青春、热血续写兴安岭上的绿色传奇。(王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