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科学种田开拓富裕路

朱容颉
2020-11-05
1442
     “国家实施的黑土地政策真是好,不光减少了种地施用的化肥数量,而且还增加了作物产量,改善土壤墒情,大大提高了我们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阿荣旗丰华农场有限公司经理崔福说道。
  今年65岁的崔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种了半辈子地,务农经验丰富,适合本地播种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没有他不明白的。然而,阿荣旗刚推行保护黑土地秸秆还田政策时,崔福却有了疑惑,那么多秸秆弄到地里,是否会对第二年的出苗率造成影响?能不能保苗?思前想后,崔福不打算这么做。得知此事后,旗里农业技术部门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指导,通过举例子讲道理说服了他。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丰华农场有限公司于2016年秋季开始实施秸秆还田。第二年5月播种大豆时,崔福发现土地的墒情非常好,5月20日田里的作物就齐刷刷地长了出来,让他彻底放了心。秋天收获时,经过秸秆还田的土地亩产量竟然比往年高出一截,并且减少了化肥使用量,节约了成本,增加了产量。这一降一增,收入大大的提高了。接下来的几年里,丰华农场有限公司在长发村和大有村流转的土地都使用了秸秆还田、加施农家肥料的做法。
  秸秆还田后,公司土地的产量逐年增加。玉米的亩产量由原来的500余公斤增加到了600公斤,大豆由原来的亩产175公斤达到现在的300公斤,玉米施用的化肥也从亩均34公斤减少到16公斤,大豆施用的化肥从20公斤减少到14公斤。
  崔福告诉记者,种地是一门学问,它投资大、风险高,如果经营不善效益会非常低,甚至赔掉本钱。以前各家农户种地大多都是30—50亩,没有科学的指导,把种子播种下去后,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年头好了可能会丰收,年头不好或品种选择错误,可能就会遭受巨大的打击。什么时间种地,什么时间打药,什么时间追肥,都有时间限制。比如播种,一定要符合农时,尽早播种,保证出苗率。2018年秋天,阿荣旗的霜降早于往年,9月8日晚上便下了霜,很多农户地里的大豆受霜冻影响都遭受了损失。而在崔福的管理下,丰华农场有限公司因为播种及时,并没有遭受损失,当年还丰收了,公司收益1300万元。
  新发乡耕地在农民之间流转的价格为每公顷4000元,2016年,丰华农场有限公司以每公顷6000元的价格开始在阿荣旗新发乡长发村、大有庄村集中连片流转耕地,整村推进耕地轮作试点。大豆、玉米和高粱每年轮番交替播种,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产量不减、品质提升。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农民以高于市场价将土地流转给丰华农场有限公司后,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费用还能领到农资综合补贴。他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外出务工、就近离田打工或在家发展特色种养业、搞庭院经济,进而增加收入。
  崔福除了在农场工作,自己也流转了2万多亩土地和儿子、女婿一块经营,一家人共有200马力以上的农机6台,种地从来不误农时。他告诉记者,自己不管经营多少土地,半个月内必须播种完成,而且保出苗。以玉米为例,每年5月1日播种,根据地的面积给每辆车分配每天规定的任务,播种人白天完不成任务,晚上熬夜打灯也要播完,5月8日必须全部完成。下一步,崔福打算逐步更新自己的设备,保证播种的成功率。(孟健)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