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朱容颉
2020-11-30
1439
    万山深处有千水,多彩林区尽美景。“十三五”期间,林区把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加以推进,产业发展规模质量不断提升,“林字号”品牌知名度逐渐扩大。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五年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林区上下用心谋划产业发展,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帮助职工增收增效。森林旅游、碳汇经济、林下经济等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为纵深发展林区产业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了新天地。这些“特色经济”,既是林区产业链上的重要名目,更是林区发展的靓丽名片和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
  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要做好特色文章。“特色经济”代表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林区的各类产业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有、优、特”。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差异化就是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本身也是一种差异化发展路径,体现了抓具体、抓深入、抓关键的工作方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把特色做深、做透、做足,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建设,把产量做出产值,把产值做出效益,就能让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实现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增收致富。(本报评论员)
  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要在发挥优势上下功夫。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丰富等优势为林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山是那座山,水是那片水,发挥优势的关键在于扬长避短。既要用好绿水青山给予我们的恩泽,继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开动脑筋,着力破解科技、人才、流通等领域存在的短板,改变“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成规模”的历史,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每一个产业发展好了都是惠及面广、造福一方的产业。林区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优势产业做成品牌产业、富民产业,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