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十三五”期间,林区聚焦聚力民生福祉,践行林区高质量发展初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广大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是当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深刻书写。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林区高质量发展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五年来,林区始终坚持一心为民,在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持续用力,职工年人均工资突破6万元、一线职工人均增收1.5万元、启动了企业年金、争取政策完成了混岗工身份认定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巩固完善棚户区改造工程……一项项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在林区大地上掷地有声,既满足了职工群众的利益关切,更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林区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标,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做好民生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泉涌不止的原动力; 聚焦职工群众所思所盼,积极回应职工群众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林区坚持一心为民,决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守护人民健康。努力拓宽林区职工增收渠道,加强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支持职工融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实现创业增收。与属地政府携手开展环境整治,补齐道路、通信、电力等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坚持文化惠民,大力弘扬百年森工文化,全国“三少民族”鄂伦春狩猎文化、鄂温克使鹿文化、达斡尔农牧文化,以及森林文化、冰雪文化、红色文化等内蒙古大兴安岭特色文化,发展乌兰牧骑事业,加强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林区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为职工群众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林区职工群众就会更多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收获更多的幸福。(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