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献给绿色
———记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张阔海
35年间,他用汗水和智慧与火魔“搏斗”,淬炼出守护万顷林海的“防灭火尖兵”。
35年间,面对火魔,面对危险,他以舍小家顾大家的那一份奉献,赴汤蹈火的那一份担当,呵护着那片绿意盎然的净土。
他就是人称“森林守护神”的阿尔山林业局有限公司防火办原主任张阔海。
张阔海出生在一个平凡的林业之家,1960年,他的父亲从山东滕州投奔阿尔山的姐姐,支援林业建设。“父亲在世时经常说,生在林区,就要保护好森林,森林是我们的命。”于是,他捧过父亲的接力棒,做起了新一代“护林人”。“防火在我心中就是天大的事儿”,这是张阔海34年防灭火工作的“座右铭”。
说起与火“结缘”还要追溯到1985年,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扑火队员,彼时还是机修厂快扑队队长的张阔海结合实战经验,抓住一切机会向森林扑火部队大队长和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从“零基础”的新人,迅速成长为可以独立带队扑灭森林火灾的“领头雁”,并调入林业局防火办,成为一名真正的扑火队员。
阿尔山林业局有限公司生态功能区面积4838.6平方公里,有着83公里的蒙古国边界线和亚洲最大石塘林,也是蒙古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的交汇处,生态地位、经济地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防火在他心中是天大的事。
在多次的扑火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每次都是第一批冲上去,最后一批撤回来。时间倒流到1998年“5·13”特大雷击森林火灾,400多名扑火指战员正驻扎在小东沟山上,在距离驻扎地山顶北侧两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条火线正在由北向南侧悄然蔓延。在其他人都毫无察觉的时候,张阔海听到南侧有低沉的着火声音。凭借十多年的扑火经验,他立刻断定,半个小时之内,南北两侧的火线可能发生冲突并形成热对流,会造成特大扑火人员伤亡事故,指战员必须快速向东侧下山避火。果不其然,当400名扑火指战员刚到安全地带,两股火线相互产生热对流,产生轰燃,满山浓烟,火焰高度达到10米以上,不到10分钟整座大山可燃物全部被烧掉。
向记者提起21年前的这段往事时,他哽咽了。“如果那400多名扑火指战员牺牲了,要有多少个家庭受到重创,那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他说,那是他活得最精彩的时刻。
打火就像打太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才能将火魔消灭。在火场,能够准确判断天气状况,就会为扑灭森林火灾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学会观天象,张阔海除了每天观看天气预报外,还利用每晚7点-8点的时间,站在家中院内观察天象。2012年,在堵截“4·20”外蒙火中,他对即将烧过来的外蒙火没有采取以火攻火的战术,而是率领防火办60名专业队员守在中方边境防火线上监视火情。前一晚,他观察天象发现,天空有晕,星星时隐时现,风向已变为东南风,体感潮湿,所以,他断定第二天局部地区必然会有雨。果不出所料,第二天中午,火场上空突降大雨,连续下了两个小时,彻底浇灭了外蒙火。
由他参与设计的“远程自动防火视频监控”攻关课题,成为望员观测自动森林眼的补充观测方式,此系统基于公共网络,无需单独微波或光缆,成本低,维护简单,可任意增加或减少监控摄像头数量,使火情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可靠,在自治区QC成果发布会上,获得一等奖及国家优秀奖。森林消防“节能蒸箱”攻关课题,解决了扑火人员在野外因地形复杂,无法正常用餐等情况,该节能蒸箱投入使用后,有效提高了野外就餐的质量。“起初,我们参照电蒸箱的原理设计制作节能蒸箱,野外作业没有电,我们就把电加热改成烧柴加热,反反复复实验,哪里不合适,我们就拆开改进,再重新焊接,在大家的努力下,节能蒸箱 ‘诞生’ 了,20分钟内可供100名扑火队员吃上热乎的饭菜,队员们再也不用啃着凉馒头打火了!”张阔海欣慰地说。此项发明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18年度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优秀奖。
通过多年工作的努力及不断的摸索创新,他带领防火办全体工作人员,在各项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他本人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2000年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防扑火“二等功”;200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防火指挥部授予防扑火“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授予2007年至2009年三年无森林火灾“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当选为阿尔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绿色脊梁上的坚守……新时代中国林草楷模”先进个人。2019年荣获“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活动“绿色生态工匠”的称号。
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张阔海超群的不仅是精湛的防灭火技术,更是扎根林区,乐于奉献的人生品格。他说:“我将牢记守林初心、不忘护林使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的嘱托,继续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米何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