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4本工作日志,近20万文字,1000余张图片,记录着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敖伦诺尔嘎查第一书记都林驻村扶贫的点点滴滴。
2015年9月,都林被选派到敖伦诺尔嘎查任第一书记,这里距阿木古郎镇50公里,面积241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4万亩,是一个以养畜为主的纯牧业嘎查。当时,嘎查196户牧民中就有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低保户,其中残疾人29人,是全旗脱贫攻坚的重点嘎查。
从上任的那一天起,都林就一直提醒自己,要站在牧民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为牧民排忧解难。在挨家挨户走访过程中,他用笔记录,用手机拍摄,力争把每一个贫困户的诉求保存记录下来。回到单位,他把记录的文字和照片用电脑整理出来,写成工作日志。就这样,5年的时间里,他记下了14本工作日志。哪个牧民有什么困难,嘎查发展有什么建议,都林都记在本中,放在心上。
“在电脑上整理每天的工作,也是一个总结的过程,打印出来,经常翻看,能让自己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贫困户真正需要什么,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干。”都林说,眼看着扶贫工作就要告一段落,这些日志对我来说,也是一份纪念。
巴力金一家曾是嘎查最困难的牧户,没有草场和牲畜,自己一身病,搭伙过了20多年日子的老伴高玉臣又没有当地户口。2015年,刚刚担任第一书记的都林了解情况后,让嘎查党员户与巴力金家结成帮扶对子,给他家送去100只鸡雏和3只仔猪,当年,光卖鸡和猪的纯收入超过12000元。2016年,巴力金一家有了医疗保险,看病没有了负担,一家人脱了贫。2018年,嘎查特事特办,为老伴高玉臣落了户口,两人还补领了结婚证。
“除了养猪养鸡,我明年还打算种些中草药,种子已经备好了,现在我还有一份嘎查公益岗位的收益,每个月打扫嘎查卫生,可以收入1560元。最难的事,都林书记都帮我解决了,我现在就得加油干,把日子过得更好!”巴力金抱着孙子,高兴地对记者说。
上级的部署要求,牧民的心愿诉求,都林整理在工作日志中,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解决,这源于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更来自于对草原、牧民的热爱。
在五年的扶贫工作中,都林四处奔走,协调资金,为每个贫困户打机井、建百平标准暖圈,还建起了集中储草库,为牧民提供免费储草服务,提高抗灾能力。
为了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原生态乡村旅游文化产业,都林积极与区内外多家大型采购商、加工企业、牧业四旗的优秀牧业合作社合作推销呼伦贝尔草原有机生态羊肉,让牧民增收致富。
如今,敖伦诺尔嘎查已建起马产业、旅游产业、原生态和养殖产业等4个产业基地,嘎查开办乡村游、生态游、民俗游,建立吃、住、游、购、娱的完整体系,已逐渐形成“巴尔虎文化游”特色品牌,嘎查八成以上牧户加入致富产业链条。(刘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