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弯把锯背后的故事

朱容颉
2021-08-25
1622
 ■赵兴祖

  《划时代的弯把锯》在央视一经播出,在林区引起了热烈反响。
  一件信物、一片情怀、一个故事、一段往事,一把普通的弯把锯,它饱含着时代的印记、记录着时代的沧桑。
  这把锯的原型出自图里河森工公司。节目播出时,这把弯把锯的主人,94岁的何庆春一直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当看到林区开发建设初期的黑白影像时,更是老泪纵横。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项基础建设急需大量木材。从1952年开始,满怀着雄心壮志的第一代务林人,背上行囊,来到这片深山老林,全面拉开了气势恢宏的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历史的序幕,奏响了开山之篇。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6月,何庆春辗转从山东老家来到西尼气,第一次拿起弯把锯,当起了采伐工人。“那时候没有工棚,我们就伐山上的树,用倒木作墙,上面支上毡布,旁边点燃大火堆,就是一个小工棚。没一个人喊苦喊累,那时候我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为国家多伐好木头。”何庆春回忆道。
  那年,何庆春和工友们,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用最简陋的生产工具,在深山中喊响“顺山倒”的号子。他们用弯把子锯伐木,伐倒的木材用冰道和爬犁运输到冰面上,等到春天冰雪融化,木材顺着桃花水漂流到流送贮木场,再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祖国各地。
  “弯把锯一个人就能操作,还能降低伐根,能为国家多采伐好木头。”何庆春一边比划着一边说道。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油锯逐步代替了弯把锯。渐渐地,弯把锯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何庆春用的这把弯把锯,被他珍藏了起来。闲暇时,老人经常把锯拿出来,用他那因工伤而残疾的手精心擦拭。
  当何庆春听说图里河森工公司要征集弯把锯时,老人毫不犹豫地将这把他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弯把锯贡献了出来,代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出现在《百年信物》节目中,向全国的观众展现林区那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
  每当回忆起过去的事儿,老人总是感慨万千。“现在的幸福,是那个时候的党员和老林业人用心血乃至生命换来的。”说到动情之处,94岁的何庆春泣不成声。
  何庆春说:“党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要永远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党。”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