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问题叫板 赢职工叫好———伊图里河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温河分公司党委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
■本报记者 赵佳佳 包文君通讯员 王刚 周亮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又是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践行初心使命成果的现实检验。
从给林场扑火队购买桌椅、布设党建墙,到在分公司办公楼安装净水器,为职工“办实事”;从深入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到组织干部职工修缮破损台阶100余块,为职工“办好事”;从给山上驻防职工买洗衣机解决洗衣难问题,到为病退和困难党员职工干家务、劈烧柴、送温暖,为职工“解忧愁”……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伊图里河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温河分公司党委认真梳理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逐项推进、逐个完成,为职工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敢向问题叫板,赢得职工叫好。初冬的温河林区天虽冷,但人心暖。一个个抓小抓细的动人故事,一项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生动举措,谱写了一段为实现温河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佳话。
肖洪军实现了吃水“自由”“插电吧!”温河分公司应急事务处103检查站站长肖洪军一边将水井出水管插入水桶内,一边朝着站内同事喊道。
一经通电,清澈的水流瞬间充盈水管,争前恐后地涌入桶内。肖洪军笑着说:“现在吃水‘自由’了,插上电就出水,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搁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103检查站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距离博克图镇20余公里,是毕拉河、大杨树林区来往牙克石方向的必经之路。检查站集林政、防火、管护三站职能合一,4名检查员每2人一个班,1个月倒班一次。
“夏天过往车辆把生活用水用大桶捎来,洗衣拖地舍不得用‘好水’,就用房檐接的雨水。一到冬天过往车辆少了,喝的只能是冰包或河沟里的水,用融化的雪水收拾屋子,脏衣服和被褥攒着一起拿回家洗,等回家的时候,身上都有味儿了。”谈及之前的工作生活用水,肖洪军不好意思地笑了。
30年来,检查站站房从板夹泥房、房车到砖房不断改变着,检查员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得到良好改善,可是吃水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原来,检查站位于大岭末端,地势高,且地下多碎石,打井难!
职工的痛点难点,就是干部的工作重点。温河分公司党委把为103检查站打水井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一项,提前联系专业的打井技术人员,到检查站探测、布点,刚开春就立即组织人员打井。
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27日,施工队仅用1天就找准水源位置,成功打通80多米的深水井。检查站30年的吃水难问题,解决了!
“停吧。”肖洪军再次向屋内喊道。说话间,50斤容量的两个桶已全部灌满水。
拧紧桶盖,肖洪军走向水井井口处,用两层厚厚的棉被仔细盖好。他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大,水位高,加上室外温度低,水管出现冻裂现象,温河分公司党委为他们购买了保护水管的恒温器,事事处处都为职工着想,很暖心。
宋树岭不离身的绿色挎包
身穿一身橘黄色的森林防灭火作战服、背着一个绿色挎包,莫那根林场副主任宋树岭带领队伍急匆匆地走在点烧防火隔离带的前面。工作间隙,他与林场党员职工围坐一团,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那只绿色挎包紧紧地贴在身旁……
“挎包是今年林场给每名职工统一发放的,里面有保温饭盒、军用水壶,遇到野外作业距离较远无法返回林场时,我们早上在饭盒里装两个馒头,灌上一壶开水,再带上一包榨菜,挎包大小适中,携带方便。”宋树岭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绿色挎包一一向记者展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莫那根林场位于温河主线69公里处,共有27名职工,上山集中驻防19人。党支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小事”,办暖心为民的好事。春夏季节,职工常受蚊虫叮咬,林场党支部在绿色挎包里又放了杀虫药、防蚊花露水,还给每名职工购买了草帽和防蚊纱巾。
现在,宋树岭无论走到哪都背着这个绿色挎包,有时他还把学习书籍放到包内,随时随地充电学习,很开心。
柴俊英晚上遛弯不再怕黑
今年58岁的柴俊英是温河分公司汽车队的退休职工,平日里喜欢遛弯和跳广场舞,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可柴俊英的快乐生活每逢冬天来临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因为,她怕黑。
“我搬到这家属区10来年了,一直没有路灯,晚上回这胡同漆黑一片,心里挺害怕的,冬天天一擦黑大家伙都‘猫’在家不出门了。”柴俊英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公司给家属区安装上路灯,晚上出来遛弯、跳广场舞的人可多了,她能溜达到8、9点钟才回家。
柴俊英口中的家属区,位于温河分公司办公大楼后面。长期以来,夜晚来临时,温河分公司办公楼院内和家属区路上黑漆漆的,碰上雨雪天气,视线更加模糊,严重影响了职工群众的出行安全,存在较大的社会治安和人身安全隐患。
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陆续从伊图里河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调转到温河分公司。多年来,他们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为建设发展温河分公司、守护温河林区默默奉献。
温河分公司应急事务处的系统员王永琴和温河林场的劳资员付文霞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1993年从伊图里河来的时候在一个小二楼工作,周围环境脏乱差,后期我们搬到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分公司成立的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清理大楼周围的垃圾,环境逐步改善。今年又在上下班的路上安装了路灯,职工们都老高兴了。”王永琴回忆道。
为职工办实事,办到职工心坎里。温河分公司党委多次到家属区调研,发现安装成品路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项目调研、审批、立项到实施时间较长。于是,温河分公司党委就路灯事宜多次上会研究,与电力公司多次沟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最终,购买路灯灯头19盏、成品路灯5套。19盏灯头借助现有电线杆作为路灯灯杆,无杆处设立5套成品路灯。8月,温河分公司党委用时5天在办公楼院内和家属区共安装24盏路灯,当天实现了通电。
做成一件实事,并不是终点。温河分公司党委派行政事务部和综合服务部负责人,定期对路灯检修,如一旦出现故障,立即组织人员维修,确保路灯常亮常新。职工群众夜晚出门再也不害怕了,很舒心。
……
今年,温河分公司党委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清单”,努力为职工的幸福生活“买单”,一个个温情的故事仅是缩影。
温河分公司总部设在博克图镇。生态功能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脉东南坡,由莫那根林场、温河林场、卧斯门林场组成,总面积265907公顷,东与毕拉河相连,北与乌尔旗汉为邻,西与免渡河林业局接壤,南与阿荣旗为界,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机关7个部室,6个基层单位,共有313名职工守护、建设、发展着温河林区。
特别是今年,温河分公司党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方式;作为听民意、补短板、强弱项的有力抓手;作为强化党员干部政治担当,凝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
据统计,温河分公司党委共完成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条,其中5条为重点民生项目,1条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项目。所属各党支部立足实际都制定了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均已完成。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温河分公司党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职工最关切的事情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职工的烦心事,提升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