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林二代”忠诚无悔护林海 ———记金河森工公司嘎拉牙林场管护员边玉学

唐永朋
2023-05-10
1826

       ■本报记者 赵兴祖

       “防火期内,我每天都入山巡护,时刻告诫自己,森林防火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金河森工公司嘎拉牙林场56岁的管护员边玉学每天早出晚归,行走在大山之间。工作40多年来,他用无悔与忠诚,谱写了一曲热爱青山、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林二代”深情向绿,做扎根林海的追梦者

       20世纪50年代,边玉学的父亲边金良跟随父母从山东老家辗转来到金河森工公司嘎拉牙林场,并在这里结婚生子,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由于工作出色,曾被评为林区劳动模范。在边玉学儿时的印象中,父亲很厉害,什么样的油锯都会用。他特别崇拜父亲,立志长大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林业工人。

       1987年,21岁的边玉学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一名集材工。刚参加工作,父亲常常教导边玉学:“干活要勤奋,干啥都得像个样儿……”就这样,边玉学始终以父亲为榜样,起早贪黑、勤劳肯干,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很快成了行家里手,且连年获得公司“首席集材工”和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1年5月,因工作需要,边玉学从生产一线调入林场管护队,开始了森林管护工作,从“砍树”人变成“看树”人。父亲再次找到了边玉学,说道:“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为国家做贡献,既然咱干种树、保护林子的工作,就要为国家负起这个责任来。”

       管护员们每天早上要从金河镇出发到嘎拉牙林场生态功能区巡护,由于林场司机紧缺,边玉学又承担起司机的工作。林场要求管护员每天早7点到晚6点到功能区巡护,为安全把管护人员送到嘎拉牙林场管护区域,边玉学每天都要比别人早1小时到单位对车辆进行维修、检查,林场的领导和同事们对他都称赞有加。

       “林二代”执着坚守,做牢记责任的务林人2018年5月的一天,4名不明身份人员手拿斧头、砍刀、油锯在山林里穿梭,想要盗伐。边玉学在巡护中发现他们形迹可疑,并上前询问,不料对方对他进行推搡,“你不让我们砍木头,我们烧什么!”

       边玉学没有被吓退,而是反复和他们讲道理,“滥砍滥伐是违法行为,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法律的代价。”在边玉学的反复劝说下,他们悻悻地离开山林。

       违法捕猎、捕鱼是对栖息在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的最大威胁,保护生态功能区内野生动植物也是管护员的工作之一。2021年6月,有三人偷偷入山捕鱼,边玉学发现后第一时间制止。

       可是,捕鱼者不听劝阻和其发生口角,边玉学耐心为他们解释:“国家明令禁止非法捕猎、捕鱼,保护林下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都要去遵守。”最终,捕鱼者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拿着捕鱼工具走了。

       边玉学从事管护工作多年来,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他默默承受了很多委屈,但只要能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林二代”情系大山,做绿色林海的守护神

       十几年来,边玉学管辖的生态功能区没有发生过一起人为因素引发的火警。边玉学常说:“我曾参加过森林火灾的扑救,知道扑火队员身处火场有多么危险,也为被火烧毁的林子感到痛心,我一定会站好自己这班岗,保护好这片林海。”

       2022年6月9日12时30分,边玉学巡护时发现雷电火情,他第一时间通知了林场。放下电话,他立刻进行扑救,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苗蹿起来了,眉毛烤焦了,手烤起了泡,鞋子被烧变形了,但边玉学没有退缩,直到专业扑火队员赶到雷电火现场,与专业队员协同作战,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等到把明火全部扑灭时,边玉学已经累得瘫在地上。

       边玉学手机上每天的微信步数记录都在2万步以上。自从事管护工作以来,他一年得穿坏好几双黄胶鞋,脚被扎破的次数更是数不清。“我对这片林子有感情,只要我在岗一天,我就会守护好咱们共有的绿色家园。”边玉学说道。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