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赵佳佳唐永朋通讯员林鹏
2014年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尔山看望林业职工群众。在郭永财家中,习近平总书记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情况。总书记对老郭一家人说,快过节了,知道你们生活有困难,我特地来看望你们。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当时,阿尔山正处于停伐后艰难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10年,北疆万里山河巨变。阿尔山森工公司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愿景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林业职工生活的怎么样?在昂首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阿尔山森工公司如何在改革创新中书写亮眼答卷?带着问题,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深入阿尔山寻找答案。我们欣喜地看到,阿尔山之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般美好。
今日,本报推出《感恩奋进新时代美好蓝图变“实景”———阿尔山森工公司牢记嘱托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一文,共同见证阿尔山森工公司的十年蝶变。
编者按兴安五月,正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春季野外调查的好时节。16日,阿尔山森工公司森林调查大队队员王仁会完成上午的工作回到家,从冰箱里拿出白菜、猪肉,和面、洗菜、剁肉、拌馅……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个皮薄馅大的白菜猪肉包子就被放到电蒸锅里,伴着水蒸气噗噗作响,顿时满屋飘香。
王仁会泡了一杯茶,看着电视,等待妻子下班回家。10年前,引火烧柴、压井取水、泔水外倒……生活如电视剧《人世间》“光字片”的日子仿佛如昨,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情景更令他终生难忘。
2014年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尔山看望林业职工群众。在郭永财家中,习近平总书记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情况。总书记对老郭一家人说,快过节了,知道你们生活有困难,我特地来看望你们。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当时,阿尔山正处于停伐后艰难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王仁会家与郭永财家紧邻,是用一排木杖子分隔成两家的邻居。他亲眼看见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老郭家小院的一幕,清晰记得握别时习近平总书记留在他手中的温暖。10年了,住在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景林街的人们不敢想的宜居梦早已变为了现实,小镇内外处处诉说着改变。
———这改变,源于阿尔山森
工公司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阿尔山林区落地见效
2019年以来,阿尔山森工公司在退耕林地以及荒山造林地种植沙棘6.52万亩。其中,2019年退耕还林种植沙棘8925.6亩、退耕农户22户;2020年退耕还林种植沙棘47700亩、退耕农户65户;2021年荒山荒地造林种植沙棘7145亩、退耕农户9户。
数字的背后,是阿尔山森工公司成功解锁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双融双促的“密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作为,是职工和退耕农户收获“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沙棘林种植第4年挂果,第5年达到盛果期,公司2019年种植的沙棘树已零星挂果。”阿尔山森工公司林下产品开发产业处主任孟令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保守计算,今年预计能有4000亩左右的沙棘树挂果,每亩种植沙棘树75株,每株树产量20斤,共产1500斤,按照市场价格每斤3元计算,每亩的产值4500元,产生经济效益将达到1800万元。
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能够“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阿尔山森工公司把退耕还林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增绿与增收相结合,一手抓退耕还林,一手抓产业发展,走“既要生态美、又要群众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公司领导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大果沙棘亚乔木作为退耕还林树种,鼓励农户在沙棘树苗间套种蒲公英、蓝腚果、赤芍等见效快的中草药,进行林药间作,统筹推进退耕还林和产业发展。
目前,公司采取标准化种植,基地化、果园化管理沙棘林,建成了林区首个沙棘采穗圃,成为森工集团最大集中连片的沙棘产业原料基地。
为提高职工积极性,今年,阿尔山森工公司将退耕还林地块补植补造和荒山荒地造林任务以效益分成的形式,“承包”给公司9大林场和工会、应急事务处等单位的职工。与此同时,公司以每株8毛钱的单价,购买农户种植的沙棘萌蘖苗,力促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绿富双收”。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之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阿尔山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超说。
如今,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构建“检察+碳汇”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实现林长治,哈拉哈河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森林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全力实施好额尔古纳河流域退化林修复工程,赴乌尔旗汉森工公司远征造林(补植补造)30000亩,占地植被恢复8577亩。
天然林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天保工程”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多站合一”职能整合和星级化建设。每年春季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在各入山路口严密堵截外来牲畜流入功能区破坏生态。
自然保护地建设得到加强。投资800万元建设的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成功列入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
森林防灭火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标准完成防火三期项目和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构建形成了与属地政府、军警部队联防共建的“大联控、大应急、大救援”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连续19年未发生人为森林火灾。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全面增强。全面完成“四率”指标,公司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2019至2021年度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选为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
时下,阿尔山森工公司正积极对沙棘果进行精深加工,开发生产沙棘果汁、籽油、果油、食用油、化妆品、药品等系列产品,逐步扩大产能,把“小灌木”做成“大产业”。同时,通过“旅游+”模式,打造集生态旅游、沙棘采摘、文化创作、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新业态,使昔日的一片片耕地变成绿色经济长廊,走出一条“退耕得生态,民众得实惠”的双赢之路。
———这改变,源于阿
尔山森工公司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强化地企合作,协同推进阿尔山区域高质量发展
5月19日早4时50分,阿尔山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副主任贾清涛带领11名职工,驾驶钩机、铲车,拿着必要的工具,准时到达伊尔施北侧机场路沿线,与阿尔山市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场地平整与绿化工作。大风呼啸,不时夹杂着豆大的雨点,但丝毫未影响双方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此前,伊尔施北侧机场路沿线大多是连片的坑洼地带,部分居民楼零散地坐落在机场路沿线附近,坑洼、土丘、垃圾堆是居民们每天绕不开的“风景”,每每遇到大风和雨雪天气,尘土飞扬进家中,道路泥泞难出行。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阿尔山森工公司和阿尔山市本着“一片林、一家人、一个目标、一条心”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避暑旅游目的地”为己任,勇于担当作为,从今年5月1日开始,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设备入场施工,与属地政府密切配合,全面启动伊尔施北侧机场路沿线场地平整与绿化工作,平整场地面积36.2万平方米,回填土方总量10.21万立方米。
截至目前,场地平整和回填土方工作基本完成,后续还将进行绿化、美化工程。
伊尔施北侧机场路沿线改造工作,只是地企双方推进伊尔施地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的内容之一。按照垃圾、违建、车辆、线路、牌匾、养殖户、资产“七清”,平房、机关院落、市政设施“三改”,绿化、亮化、美化“三化”要求,双方共同开展以伊尔施地区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行动。
森工集团党委将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地企双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年投资近13亿元,其中林业投资3.2亿元,共同对伊尔施地区的道路交通、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排污管道、高架线路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全面亮化美化硬化绿化,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此外,还在伊尔施地区同步规划建设了林业全民健身中心和阿尔山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共同打造阿尔山地区功能设施完善、运动项目齐全的健身场馆;完成阿尔善人工林纪念广场修缮改造工程,对广场区域、登山步栈道、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进行升级改造,把文化活动阵地建在职工群众身边。
生态优、环境美、生活更幸福,这是生活在阿尔山居民的切身感受。贾清涛感慨道:“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大家踊跃参与,为改善家乡环境卫生、推进阿尔山地区旅游业发展尽一份儿力,自己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许是多日劳动的风吹日晒,贾清涛的脸变得黝黑,皮肤爆皮,嘴角干裂,嗓子也愈发沙哑。应急事务处的32名职工全力投入工作中,20余天的工作任务,没有一人请假,彰显出干群团结奋进、共创美好家园的信心与决心。
阿尔山,是一片富有激情和梦想的沃土。在中国林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阿尔山森工公司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三个第一”,即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森工企业,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实现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百万亩的森工企业,第一个在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森林商业性采伐的森工企业,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阿尔山森工公司把党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行“一线指挥部”党建工作法,在生态保护中大力实施“生态党建”,在转型发展中大力实施“聚力党建”,在增收致富中大力实施“民生党建”,在两级机关中大力实施“活力党建”,形成具有阿尔山林区特色的党建品牌,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阿尔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阿尔山森工公司党委以“三个一定”“三个促进”为抓手,引领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在营造林工作中冲锋在前,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履职尽责,坚持把一定要守护好阿尔山这片浩瀚林海,一定要把阿尔山各项产业发展好,一定要提升阿尔山林区职工幸福指数的“三个一定”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在一定要促进阿尔山地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力打造荆花温泉小镇;一定要促进金江沟温泉开发重点项目、温泉度假酒店联盟、太平岭滑雪场项目、培植擦亮阿尔善冰雪英雄会品牌;一定要促进沙棘产业品牌化集约化工程,森林碳汇项目,林粮、林果、林药、林蔬、林水、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产业全面发展上持续发力。同时,多次与阿尔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地企携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形成了区域融合、互利共赢、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全新格局,切实以党建为引领,助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再创新奇迹。
———这改变,源于阿
尔山森工公司全体干部职
工凝心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把美好蓝图变“实景”的生动实践
2020年,经国家改革验收工作组对阿尔山林区改革情况进行实地验收,验收结果均为满分通过。
多年来,阿尔山森工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释放国企改革活力作为发展的根本,高位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落实国有林区改革任务方面,完成了“两供一业”人员资产、人事档案等平稳移交和账务处理,规范有序推进企业划转,稳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
机构优化调整方面,按照森工集团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优化调整指导意见,公司总部部门调减到16个,编制调减到170人,组建了产业事业处,形成管理新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全面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定了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党委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修订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总经理工作规则及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施方案,并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修订完善森林经营保护、风险防范、规划投资、财务产权、人力资源等内部制度办法88项。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方面,争取资金实施扦插育苗、蒙药种植等科技项目9项。沙棘茶速溶颗粒、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和中蒙边境干旱阳坡山杏天然林保育等项目获得森工集团批准立项,努力将科技项目转化为产业项目。
…………
改革,激活“一江春水”。阿尔山森工公司坚持从内因出发,为国有企业赋能,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19年,公司荣获中国森林健康养生50佳和最佳森林时光休闲体验地两项国家级殊荣。经过不懈努力,阿尔山森工公司在4838.6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里书写了壮美的绿色诗篇,人工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106万亩,森林蓄积达到51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72%。
阿尔山之变,是万千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景。王仁会回忆道,景林街的老房子始建于1987年,1990年夫妻二人结婚时搬到这里,1992年女儿出生,一家三口一直住到2014年。景林街交通不方便,位置偏远,孩子上学走路单程要40多分钟,每逢下雨天,泥泞的深坑有半个自行车轱辘深;开春时垃圾、冰雹融化的脏水流得到处都是……景林街的街坊四邻们当年就享受了棚改政策,有的搬入新居,有的拿到拆迁补偿款购置新房,王仁会也相继购买了摩托车和汽车,他们都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午时分,王仁会的妻子回来了,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了。王仁会笑着说:“每逢过年过节,景林街的老邻居们就聚在一起,回忆以前在一起生活的场景,每一次都提起总书记来看望林业职工的事儿。如今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好,希望总书记再来我们阿尔山,看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