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唐玉安在塔上防火瞭望
■本报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隋海涛
高山瞭望员被喻为“大森林的眼睛”。甘河森工公司甘东林场瞭望员唐玉安每天都要拾阶迈上24米高的瞭望塔,孤独而又深情地守望着莽莽群山和纵横交错的溪流。9年来,他早迎朝阳,晚别晚霞,在山和塔之间演绎绿色守望者的故事。
这座24米高、共76个台阶的防火瞭望塔是距离甘河森工公司最近的塔,站在塔上可观甘河、吉文两个小镇的全貌,地理位置特殊,防火瞭望任务繁重。
唐玉安与林海的缘分要从1986年11月说起。他从甘河镇应征入伍至牙克石森警支队绰尔大队,成为一名森警战士。1987年的5月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永安山、奇乾和乌玛相继发生雷电火,当时担任扑火班长的唐玉安,迅速投入到永安山森林火灾的扑救中。他带领队员奋力扑打火头,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后,又带领队员们连夜打设80米的防火隔离带,脚趾被烫伤了、手被烫出了水泡、鞋子被烫开了胶,战士们始终奋战在火场,展现了军人的本色和担当。
1989年5月,唐玉安“火线”入党。1996年7月,转业后的唐玉安怀着对大兴安岭的热爱走上了甘河森工公司护林员的岗位。从事护林员以来,他多次“征战”火场一线,充分发挥一名老森警兵的战斗经验优势,每次都冲锋在前。在一次扑救森林火灾的战斗中,唐玉安连续征战8个昼夜,转战3个火场,攻下险段20多处,但却从没唤苦叫累。
2014年3月,甘东林场考虑唐玉安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给他调整了工作岗位,由护林员转为瞭望员。在唐玉安看来,变的只是身份,守护这片林子的职责永远不会变。
“防火瞭望员的职责就是时刻监测瞭望区域,第一时间上报火情信息。如果火情得不到及时发现、报告,就很难及时扑救,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将造成危害。”唐玉安告诉记者,防火瞭望责任重大、岗位特殊,特别是高火险天气和重要节假日时,必须全天候观测。
同事眼中的唐玉安是一个“较真”的人,他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不间断地上塔瞭望,每隔1个小时向公司森防指汇报一次瞭望情况。每当发现火情时,他总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多年的瞭望经验,及时、准确地报出起火点的位置、风向、范围等情况,为森防指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切实当好火情监测的“千里眼”。
“我是一名党员,更应该认真负责,对得起党组织的信任。”每年进入防火期,唐玉安始终绷紧一根弦,早上睁开眼就爬上瞭望塔,中午同事上塔给他送口热乎饭,直到晚上他才下塔。如何判断山火,从事多年森林防灭火工作的他有一套秘诀,那就是“白天要看烟,晚间要看光。”
2018年7月的一天,甘河森工公司乌里依特林场发生雷击火。那天正赶上唐玉安下塔轮休,得到火情信息后的唐玉安主动跟随扑火队伍第一时间奔赴火场,投入到与火魔的战斗中。经过一夜奋战,牢牢扼制住直线距离800米内火魔的咽喉,唐玉安和同事们的手臂和脸庞都被树枝划伤了,渗透出丝丝血痕,但大家全然不顾,毅然决然奔赴下一个火场。有的同事不理解唐玉安,对他说:“驻塔瞭望员做好瞭望工作就好了,还抢着上山打火,自找罪受。”唐玉安淡然一笑回应道:“火场就是战场,保家卫国守山林,谁都不能当逃兵。”
“塔房暖和、干净,配备了太阳能和电视机等设施;林子里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狍子和野猪,有时还能看到灰鹤从塔上飞过。生活条件好了、生态好了、林子密了,每天看着这片林子我的心情都特别好……”一个人、一架望远镜、一个对讲机、一个大棉袄,唐玉安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守护着绿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