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米平华
听妈妈说,我生于庚子年的一个清晨,卦象里属于水命。水主智、柔与流动,因此水命之人往往聪慧、灵活,我则不然,但也并不鲁钝愚笨。回顾六十五载人生旅程,水始终朝朝夕夕如影随形,与我结下终生不解之缘。
潼关黄河的浪涛声,是童年绮梦中最动听的乐音;十五岁时家迁至甘河之畔的大杨树镇,仍与水为伴;不惑之年,离开林区到北戴河工作,海中畅游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知天命之年的隆冬,我重返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在贝尔茨河环绕的满归森工公司工作了整整十年;退休后,我回到孩子身边定居大连,加入冬泳协会,一年365天投入大海怀抱,似鱼儿恋着渊薮,尽情享受与水相伴的时光。
然而,六十五载春秋,走过诸多地方,见过无数大江、大河与大海,时常在梦境中浮现的,始终是那十年如一日环绕身边,静静流淌、蜿蜒恬谧灵动的贝尔茨河。这条贯穿于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悠悠长河,不仅是满归林区百姓心中的圣河,更是给予我慈母般关爱的母亲河,她陪伴我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十年光阴。每每忆起这条河,我便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贝尔茨河,仿佛镌刻在我骨子里的基因密码,深深烙印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流淌在漫漫人生的最深处。
贝尔茨河,又名激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北坡原始林区的三望山,她宛若一条蓝色丝带,在39万公顷的满归生态功能区80公里的流程内,形成了780多处河湾和130多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湖泊,它们有的形如满月,有的酷似橄榄,有的似彩带飘舞,有的如鸟兽飞奔,犹如仙女撒落的串串珍珠,星罗棋布地镶嵌在美丽的贝尔茨河两岸。
奔腾不息的贝尔茨河,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穿越,如一条蛟龙游弋在一望无垠的碧海中,形成了鲶鱼湾、连珠泡、棋星列岛、姊妹湖、月牙湾、子母岛、脚印湖、大回转、九曲十八湾、九头山、连心岛等20多处自然奇观。耶尔斯涅河、耶克沙河、孟贵河、敖鲁古雅河、阿鲁大业河、沙布洛加西基河、鲁塔鲁河、恩和哈达河等22条支流汇入贝尔茨河,给这条奔腾在密林深处的高原河流注入了充沛水量,形成了舒展宽阔、奔放湍急的贝尔茨河奇观。
满归森工公司沿贝尔茨河谷建立了总面积15890公顷的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在园内分区域铺设了数千米木质栈道,连接园内的姊妹湖、月牙湾、脚印湖、九头山、宝格偃松岭、亿年石塔林等多个景区,打造出数条原生态精品旅游线路;为保护贝尔茨河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稀缺性,成立了阿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几十处红外线传感监测仪,完整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和生活习性,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科学施救,积累了第一手翔实资料;建成了总面积5607.63公顷的贝尔茨国家湿地公园,对湿地内近千种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进行分类规划,通过科学管理,使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得以休养生息。
当你走进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穿越阿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踏入贝尔茨国家湿地公园的腹地,你会被这里奇绝的风光和自然的造化所感染。
五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河谷两岸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热烈绚丽绽放,团团簇簇,如云蒸霞蔚,红遍了森林与山峦,送来缕缕馥郁芳香,如白居易诗中所云:“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
莺飞草长的六月,河谷两岸生机勃勃。新生的狍子吃饱喝足在灿烂的阳光下休憩,小野鸭即将破壳而出,燕子、大雁、天鹅等从南方飞回的候鸟也在巢穴里孕育着新生命。在大森林的庇护下,生命的奇迹在密林深处的贝尔茨河谷不断上演。
夏日的贝尔茨河两岸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嶂,逶迤天际。蜿蜒的森林河谷碧波荡漾,流光溢彩,登顶抚松远眺,晴日朗空万里,雨时山色空蒙,待雨过天晴,千山万岭则笼罩在滚滚的雾海之中。忙碌的蜜蜂在贝尔茨河两岸的绿海花丛中穿梭,酿出了纯天然、无污染的蜂蜜,这是大兴安岭山水结晶赠予人类的健康财富。
秋季是生活在贝尔茨河谷的各种野生动物以及鸟类最幸福的季节。满山的笃斯、红豆、山丁子、稠李子等秋果给候鸟们吃得身肥体胖,营养得到充分补给的鸟儿,这时也做好了带上儿女们“远翔南飞”的准备。一只只狍子、野猪被秋果养得“精神抖擞”,这些大森林里真正的“主人”,利用它们独有的方式,为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做足了丰厚贮备。
呼啸的寒风,宣告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最漫长的季节来临。倘若把初雪之日视为冬天的起始,每年中秋节前后,南方人还在饱受酷暑,兴安岭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入冬后纷纷扬扬的瑞雪,为贝尔茨河谷披上了洁白的盛装。晶莹剔透的雾凇为树木镀上了一层银,洁似琼花,美如玉翠,又宛如海底的白珊瑚,到处都充满了梦幻般的洁白。此时,漫步在贝尔茨河洁白的冰面上,脚踏厚厚如鹅绒般的积雪去森林走走,定会沉醉于林海雪原独有的景致中。你会被在极寒中生存的狍子、雪兔、小鸟的顽强所折服,更会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务林人“斗风雪,战严寒”的精神所感动。
在贝尔茨河谷地带,至今仍生活着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该部落300多年前曾生活在俄罗斯的列拿河畔,随着列拿河一带猎物的逐年减少,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迁徙到了石勒喀河流域。又过十年,这支民族又从俄罗斯境内迁至我国额尔古纳河左岸的阿巴河流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定居在了距离满归镇17公里的贝尔茨河东岸,成立了敖鲁古雅猎民乡,在这里生活了40年。进入21世纪,当地政府将他们整体迁到了根河市附近,成立了敖鲁古雅民族乡。寄托着这支民族精神的贝尔茨河,是他们唯一的心灵家园。那些眷恋大山的鄂温克人,随着时间推移,又大批量返回到贝尔茨河流域,与驯鹿为伴,回归到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中。如今,满归生态功能区内,有三支使鹿部落,驯养的驯鹿种群已达到300头以上。
人们通常把长江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形容长江为“一川星斗浮秦月,万里云山入楚辞。”形容黄河如“大地蜿蜒的金色血脉,每一道波光都摇曳着文明的晨昏。”而我则把贝尔茨河———我心中的母亲河,定义为“以绵长的血脉滋养万物生长,用不息的奔流孕育生态文明。”
是的,在祖国北疆高高的龙脊上,有千万条像贝尔茨一样的山川小河,用涓涓细流,滋润着万顷林海的苍茫,用慈母般瘦弱的身躯,挺起了大兴安岭的生态脊梁。我用心赞美你、歌唱你,贝尔茨河———我生命里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