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都说隔辈亲,隔辈亲在心,都说隔辈爱,隔辈爱在根……抱起你呀小宝贝,就是抱着幸福亲情和温馨。”阎维文的这首《隔辈亲》,唱出了奶奶、姥姥们的心声。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为了不让忙于工作的子女为带孩子的事儿分心,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重新上阵,再一次“当妈”,肩负起带娃的重任。街道上,小区里处处都能看到银发族忙碌着的身影。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两地分居的老两口
上午九点多,50岁的季阿姨便挎着背包,推着1岁半的小外孙来到设计院小区的小广场玩耍,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自从外孙出生,季阿姨就常年住在女儿家里,帮着女儿、女婿带孩子,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
季阿姨告诉记者,女儿生产的前一个月,她便从包头来到牙克石,准备伺候女儿坐月子,外孙出生后就一直住在女儿家里帮忙照顾外孙。季阿姨很是牵挂远在包头的老伴,老伴是一名警察,工作很忙,而且还不会做饭,这一年多时间里老伴的一日三餐大多都是鸡蛋挂面或是去快餐店解决。“老伴今年过年时来过一趟,看上去瘦了好多,真是叫人心疼。但是为了小外孙和减轻女儿、女婿的负担只能舍弃老伴了。”季阿姨无奈地说。
据了解,像季阿姨这样为照顾外孙老两口两地分居的老人不在少数。
姜阿姨的日程表
59岁的姜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原打算退休后跟老伴一起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外孙女的出生打破了这个计划。姜阿姨与记者谈起了她每天的日程表。
姜阿姨和老伴每天早上6:30分起床,然后姜阿姨准备早餐,老伴出去晨练,姜阿姨吃过早餐,刷完碗筷,7:50分出门赶公交,老伴则骑上自行车去采购午饭的食材。8:10分姜阿姨在女儿女婿出门前,准时赶到女儿家。9:00老伴买菜归来,姜阿姨开始给外孙女做营养餐,10:00外孙女吃过营养餐,老两口便带着外孙女去户外溜达晒太阳,和其他带孩老人交流心得。11:20分回家喂外孙女吃水果,给孩子洗澡,然后姜阿姨哄外孙女睡午觉,老伴则为女儿、女婿准备午餐。15:00老两口陪外孙女一起玩耍,培训孩子串珠子、捡豆豆、摆积木、画图画。16:30分喂外孙女吃周末闲暇之余包好的饺子,然后陪孩子看动画片。18:00女儿、女婿下班回家,老两口一天忙碌的工作到此结束。
姜阿姨跟记者说:“带孩子真的比教书都累,每天回家都累得腰酸背痛,真想撂挑子不干了,让女儿雇保姆,但是一看到外孙女那可爱的小脸,就腰也不疼腿也不酸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四代同堂
夏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在设计院小区经常会看到一位白胡子老爷爷领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玩耍。牛爷爷今年已经78岁了,很多这个年纪的老人自己都需要人照顾,更别提照顾孩子了。可是牛爷爷正做着这样难得的事。
孙子、孙媳妇大学毕业后来牙克石任教,平时都忙于工作,双方父母也都在外地工作没有退休,眼看着宝贝重孙子出生没人照顾,这可急坏了牛爷爷。于是在孙媳妇休完产假后牛爷爷就自告奋勇从山东临沂赶到牙克石担负起照顾宝宝的重任。由于放心不下父亲,牛爷爷的女儿、宝宝的姑奶奶牛阿姨也从烟台来到牙克石,一边照顾宝宝一边照顾爸爸。
现在宝宝已经两周岁了,这样一家五口的组合在生活中还真不多见。牛阿姨说:“自己已经退休,丈夫虽然也退休了但是还在返聘,儿子在国外求学,所以自己有的是时间照顾宝宝。而且,帮哥哥嫂子带孙子,也是在为以后帮儿子带孩子积累经验。只是没想到花甲之年的父亲也这么上心。可是牛爷爷却说:“我年纪是大了,可是我心情好,每天看着重孙子我心里乐呵着呢!我和你娘养育了你们兄弟姊妹五个,而你就养了一个,咱爷俩谁有带娃经验?”
其实在老人们看来带孩子虽苦,虽累,但是看着“小幼苗”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所有苦和累都被快乐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