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育林达人”王翠丽

spring
2016-06-27
3093
      在营林事业的战线上一干就是16年,用勤奋努力阐释着一名“育林达人”的忠诚和担当。她,就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阿里河林业局营林处副主任王翠丽。
      6月的阿里河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棵棵枝繁叶茂的蓝莓树上花儿争相开放,一串串还未成熟的蓝莓果实如同灯笼般挂满了树梢。今年,阿里河林业局新引进3000株蓝莓树苗,为了能使小小树苗“茁壮成长”,王翠丽当起了它们的贴身“保姆”,时刻守护在它们的身边,悉心照料着。
      “蓝莓的种植和培育对于我们来说属于新鲜事物,所有人都要从头学起,摸索着前进。前段时间,林业局还特意从外地请来了专业种植户指导并帮助我们为蓝莓树修枝,我们边学边干,基本掌握了修枝要领。”王翠丽说。
      “咔嚓”一声,枝条掉落在地上,她一边修枝一边耐心地为记者讲解:“修枝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新生芽,新生芽替代老枝芽,蓝莓树才能做到周而复始的利用。这个芽可能冒不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把它剪掉了……”
      近几年,作为技术骨干的王翠丽,先后参与并负责东北林业大学、林管局科研所与林业局合作引进龙胆草、杂交落叶松、五味子、黄花菜、芦笋、刺嫩芽等科研项目,为合作单位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自2012年至今,由她负责撰写并申报的项目高达27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红松引种繁育技术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大兴安岭林区野生榛子驯化繁育栽培技术研究》等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争取到《西伯利亚红松珍贵树种示范局》、《西伯利亚红松珍惜资源扩繁保护和生态开发利用技术与示范》、《野生榛子驯化繁育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等国家、自治区项目3项,为林业局争取到了宝贵的项目资金,有力的促进了阿里河林业局的科技兴林工作。
      今年43岁的王翠丽,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培育树苗上,她时常笑着说:“干我们这个工作,整天跟树木打交道,小树苗在自己的手中慢慢有了变化,开花、结果,别提多幸福了。”话里话外间处处体现着王翠丽对育林事业的热爱。
      为做好榛子产业,她和同事们一起钻研野生榛子的驯化繁育造林技术,从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反复试验后培育出200万株榛子苗,在试验田中,她又亲自上山刨榛子根系,通过不同生根粉试验确定了野生榛子移植重要技术推广,在全局推广了10000亩野生榛子移植造林。
      记者走进西伯利亚红松良种基地,每棵嫁接过的红松挺拔而立,迎风招展,就像森林卫士一样守护着这片土地。王翠丽告诉记者,西伯利亚红松材、果兼优,具有极强的抗寒性。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对丰富我国寒温性森林树种组成,提高森林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丰富物种组成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业。
      樟子松的枝干庇佑在红松的下面,两棵不同的树种连接在一起,同根同系的生长着。王翠丽双手抚摸着树干,当年嫁接时的场景历历在目。那时,她大胆改变嫁接绑扎方式,采取形成层对形成层的新嫁接法,创造了当年存活率99%以上的历史记录,突破了多年以来成活率低的瓶颈,接穗生长量也提高了2倍多,为阿里河林业局成功建设全国唯一的西伯利亚红松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成功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