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赵景春出生在林区,看到的是山,摸到的是树,他也想像父辈一样与树为伴,于是他成为一名绞盘机手。
1980年,在赵景春能够熟练掌握绞盘机的操作规程和原理时,他被分配到金河林业局贮木场担任一排二号绞盘机司机。当他独自登上绞盘机抚摸着机器各个部位时,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责任感。
一个人若想干好本职工作,若想有所贡献,就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爱护机械。赵景春就是这样,他打破“常检”设备的规定,每日多次进行检查、保养。单位规定设备综合完好率为85%,而他使用的绞盘机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致使全年机械使用完好率达90%,居归装绞盘机之首。
精打细算,节约成本。1987年,金河林业局对各绞盘机组实行材料费用单机核算制,赵景春精打细算,合理地使用各种型号的钢丝绳、滑车和卡环,使材料费用大幅度下降,年消耗材料费用725.46元,比核定的材料费用下降了474.54元。1988年在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他仍然年终实现材料消耗813元,单机节约材料费用387元。
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中,赵景春时常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开展设备改进。他发现由于磨损大,油丝绳需经常更换,造成浪费。为了减少磨损,延长油丝绳使用寿命,经过深思熟虑,他首创了每月给钢丝绳抹一次黄油的方法,经推广应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绞盘机是由机房、底盘、架杆等部分组成的,工作中经常发生脱轨事故,于是他拿出改进方案,为此他还向父亲请教木工技术,自学了力学知识,在自己的绞盘机上实施革新,架杆底盘后移,增加后力,避免脱轨;架杆间距在原来1.5米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既不遮挡视线,装车时又能更平稳。
赵景春很注重全机组人员的安全,合理装车,安全满载,做到大车不亏吨、小车不超载,既保证了安全运输,又提高了装载量。1987年经他装出的200余辆木材车全部合格,甩修率为零,每车平均多装3.8立方米,节余车皮18.5个,节约运费33300元,创装车质量最佳水平。
绞盘机是贮木场生产的重点部位,承担着全场的生产进度。每天下班时,赵景春检查完自己的机械设备和防火安全,还要把全场各台绞盘机再认真看一遍。同志们都说:“同赵景春一起工作放心,总有一种安全感。”每次生产前他都认真检查一遍大小油丝绳头,以便工作顺利和安全。他对同事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的要求尤为苛刻,义务当起了安全员。多年来,他的机组从未出现过安全生产事故。
1988年,赵景春使用的二号绞盘机被金河林业局团委命名为“青年先锋号”,同年他光荣地出席了金河林业局职工劳模代表大会。由于业绩突出,1989年被自治区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人如果不学习,就像绞盘机没有机油一样,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轨道上是运行不起来的。”赵景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赵景春在学习的同时,还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学习,有的同事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耐心地讲解,手把手地教。为了保养、维修绞盘机,赵景春还学习了电工操作技术,一般故障他都能处理。(内蒙古林业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