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林中“野人”王洪林

朱高华
2017-12-21
3711

          “家里人都说我们就像野人一样,天天猫在林子里头,也不着家。”说这句话的是乌尔旗汉林业局资源森调中心森调队三队队长王洪林。
        王洪林戴着眼镜,略显出一点斯文与内敛,与其不同的是他那双粗糙而有力的双手。“我带领队员们负责林班的踏查、伐区的选设、伐区的经营方向,以及伐区调查自量。”王洪林介绍到。森调队员工作辛苦、孤寂、危险,一年中有10个月在山上度过,经常一扎点就是个把月。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出勤,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了才回到帐篷。“我们白天踏查完,晚上还要点蜡头做内业。中午带馒头、咸菜对付一口。天冷时怕馒头冻了,就把馒头穿成串系腰上,咸菜冻得杠杠的,得放在嘴里含着吃,水就更别提了,冰凉梆硬。”王洪林说到。
        由于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森调队员们在上山驻扎时不能烧炉子。做饭只能用液化气,取暖只能靠多穿点衣服、盖厚点的被子。长年在严寒环境里摸爬滚打,队员们多患上关节炎、腰间盘突出、半月板损伤、痔疮、肠胃炎、呼吸道等职业病。王洪林说:“在山上,我们床头上最多的就是药,各种药,内服外敷的都有。再一个,我们的工作是靠脚丫子走出来的,用鞋那是相当费,早上露水大,有时还要趟河,只能不管冬夏全穿靴子,就这样一个月还得一双呢。”他指了指身旁放着的高腰靴子,“冬天穿靴子还行,但有时也被雪下的枝桠把靴子穿破,把脚刺伤;夏天更难受,太捂得慌。我们队里都是汗脚,那味儿,到别人家都不好意思脱鞋。每天要走30多公里山路,破皮、血泡都是家常便饭,脚都顶得变形了,不信你看——”说完王洪林脱下了鞋袜,他的脚关节都变形了,骨节特别大,脚底板上厚厚的一层老茧,很多疤痕依然清晰可见。
        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林下资源和野生动物的数量成倍增长。但对森调队员们却是充满了危险。草爬子、大型野生动物对队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一到天气转暖后,这山上的草爬子就老多了,我们一整身上就爬了三五十只。我们用塑料布自己做外衣来防草爬子,就这样我们还经常挨咬,塑料布不透气,人一出汗毛孔变大,草爬子更容易往里钻。反正也习惯了,咬了就直接薅下去,该干啥还接着干啥。”说到这,王洪林不自觉的摸摸了后脑勺,他接着说,“有一回我去踏查,走在林子时突然听声音不对劲,定睛一看,有一只三四百斤重的大野猪,从离我几十米远的地方跑过来了,吓得我扭头就跑啊,跑到最近的树下,三两下就爬上去了,这才得以避难。第二天,我和几个队员又到了事发地,看到我当时爬的那棵树,光溜的,都不知道当时是咋爬上去的,哈哈……”王洪林笑得像个孩子。
        王洪林爱人在牙克石市工作,而且总是加班。也在牙克石市上初中的12岁女儿经常由他70多岁父母照顾。王洪林说:“有时为了让我姑娘吃点好的,我妈都学会用手机在网上订外卖了。像我们经常在山上的,好多现代化的东西都不会用。以前是开工资就放家,现在是工资卡了,连取钱都不会。这几个人长年累月的在山上,跟人连客套话都不会说了,说话又直又硬。好在队员们处得都不错,我们很团结,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大家都集体帮忙,完事后就又回山上了,要不家人都说我们是野人么。”(牧婴 )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