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涂艳玲
18年前,20岁出头的董磊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伊图里河林业局防火办(现应急事务中心)工作。他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快扑队员怀揣着对林区的热爱,投身于森林防灭火事业中,用青春年华守护着绿色家园。
董磊加入快速扑火队伍的第一天,教官就告诉他:“合格的快扑队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日常的训练和演练是战场上的基本功。”董磊时刻牢记教官的教导,加强体能训练,训练中常常给自己“开小灶”,别人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别人做一组俯卧撑,他就做三组。他和队友一起琢磨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一遍一遍推敲,反反复复演练,做到精益求精。骄阳下、风雨中的坚持不懈,是训练场上董磊的真实写照,更是他每次体能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的见证。
董磊深知优秀的快扑队员还要具备极高的专业能力。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学习森林防灭火理论知识,研究火灾案例,熟悉地形地貌,了解植被分布,掌握火灾隐患点。不光如此,他还钻研防火机具维修,掌握各种车型的驾驶技巧……凭着自身的韧劲和努力,董磊驾驶消防车、铲车、钩机、吊车、四轮车不在话下,维修防火车辆、防火机具得心应手,逐渐成为“全能手”、业务精英。
18年间,董磊从队员、教官、副队长、队长、直到今天成为应急事务中心的副主任,他在护林守绿的道路上不断攀登,耳边也总能听到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赞誉。
董磊是火场的“勇猛冲锋手”,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队员赵强说,每次扑火他都带队第一个赶到火场,到火场冲在最前面也一定是他。很多队员劝他:“你是领导,在火场指挥就行了。”但他总是笑着说:“我是老队员又是党员,应该冲在扑火最前沿。”2015年7月,北部原始林区发生境外过境火时,董磊带领20名队员在火场一线奋战了11个昼夜。密布的灌木丛和纵横的树枝,为本就难走的崎岖山路又增加了难度。董磊“打头阵”带领队员们披荆斩棘,冲在火势最烈、火情最急的一线,扑灭了一个又一个火点。明火扑灭后,大家发现他手部烫起了好几个大泡。11天的时间里,他和大家一起打火线、开辟火场防火隔离带数千余米,他一再叮嘱队员:“野外扑火时,火场地形复杂、火势瞬息万变,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不许掉队、安全第一。”他是队长,是火场先锋,更是队员的贴心人,多年来全队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担任教官时的董磊,精心制定训练大纲和训练规章制度,引导老队员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向新队员传授业务知识和经验技巧;针对扑火队员的体能考核,实行周考核评分制度,择优奖励,激发扑火队员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制定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对表现好、卫生好的班级给予奖励;成立快速反应中队、以水灭火中队、索降中队、修理班组、司机班组,让队员在学中干、干中练、练中精,着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董磊把部队的优良传统融入工作中,平时特别关心队员的工作和生活,以兄弟情激励新队员快速成长,让队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扑火队员迟志鑫说。
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面对火情时临危不惧,但在提及因为工作繁忙,妻子手术时不能时刻陪伴在侧,对孩子的成长时常缺席时,流下了眼泪。“我爱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在牙克石市读书,家里家外就她一个人支撑着,即便这样,她也从未埋怨过,她时常念叨着,森林防火工作很重要,我守护的是千万家庭的平安,她和孩子都为我感到骄傲。”董磊说。
“干林业苦不苦?苦!但没有林业人的苦,哪来的山青水碧天蓝?”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董磊就默默下决心要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林区,奉献给森林防火事业。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石破天惊的壮举,只是用实际行动、用辛勤汗水装扮着他挚爱的这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