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编者按
今年以来,森工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科学谋划改革举措,明确改革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让改革举措精准对接发展需要、现实难题,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即日起,聚焦森工集团改革和产业发展,林海日报社全面启动“记者走基层”活动,组织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展现集团各单位在国企改革中的经验做法、成功案例及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挖掘各单位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特色项目及实际成果,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讲述大发展,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集中展示森工集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采访组记者李鹏飞包文君通讯员吴慧欣
临近年底,一场冬雪把风天林草公司(规划院)大院装点得更加雅静。今年以来,风天林草公司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效益,走出林区、走向市场,积极承揽造林规划、设计和种苗培育任务,全年承接业务项目70余个,其中林区外部项目39个。截至目前,已实现产值9300万元,外部项目营收占比达三分之一,实现历史性突破。11月29日,本报走基层融媒体采访组记者来到风天林草公司,深入探寻他们扎实推进改革的做法。
在草原调查监测评价室,记者见到了调查员吴君。他是今年第一批赴呼和浩特参加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项目的技术人员。今年4月份以来,他和同事们一直在呼和浩特推进这一项目。“作为改革后的第一个项目,大家都抢着去,尽量多干,看看到底能多挣多少。”吴君告诉记者,当时有30多人报名竞聘项目岗位,经过评审,近20人竞聘成功,参与项目实施。
“公司统一承揽的项目,实行全过程项目化管理,职工根据自身特长、经验、履历自愿填写岗位竞争申请表,竞聘项目岗位。”吴君自己往年也就参与一个项目,而今年,他参与了三个项目的实施。
“项目与绩效挂钩,项目保质保量早完成一天,成本就降低一天,我们的绩效也就多分一些。”吴君和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都算起了自己的“细账”。
坚持以岗定薪、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引导员工学技术、搞业务,鼓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从“等着看”变为“抢着干”。
“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到年底公司营收能达到9600万,一线职工平均收入能提高20%以上。”风天林草公司(规划院)党委书记赵炳柱告诉记者。
“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合理调整绩效系数,将薪酬分配由身份管理变岗位管理,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充分发挥薪酬分配杠杆激励作用,在激发员工创新创效活力、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11月29日,风天林草公司2024年第十七次党委会(扩大)会上,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审议研究了《风天林草公司绩效分配管理办法(试行)》《风天林草公司对外项目承揽奖励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等,这又将是风天林草公司今年改革的重磅成果。
体制机制是企业之根,核心和关键则是人。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风天林草公司(规划院)优化经营管理架构,调整部分部门职能,核定编制由328人压缩至257人,管理和技术人员由217人缩减至182人。打破管理边界,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设立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一般技术人员岗位,逐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更加融合的体制机制,在市场中锻炼经营能力,谋求转型发展,企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要让企业发展起来,关键要有项目。4月17日,内蒙古风天林草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实行市场化运营。5月6日,注册成立了呼和浩特分公司,“走出去”承揽造林规划、设计和种苗培育任务,打造技术服务品牌,拓展内蒙古西部林草市场,积极融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呼和浩特分公司作为承揽项目的“窗口”,深挖区内外市场,抢抓国家、自治区生态保护建设类项目黄金区,对接资源,找订单,开拓林区外部市场。相继承接了呼和浩特等3盟市29旗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清查项目、北京通州区和昌平区园林绿化资源调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监理)等项目。
赵炳柱表示,在扎实推进改革进程中,企业将牢固树立市场思维,增强市场意识,破除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深化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在体制机制“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催生全面深化改革的“化学反应”,不断向市场要思路、要活力、要资金、要效益,释放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