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开辟“绿色通道”助野生动物通行

唐永朋
2025-02-12
564

本报讯(通讯员 孙志欣)近日,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在中俄边境线附近成功开设8处“野生动物绿色通道”,为野生动物的通行、饮水、舔食盐碱和保护等活动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条件。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西麓,总面积12.45万公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西部与俄罗斯相连,边境线有110余公里。生活在这里的驼鹿、马鹿、狍子、狼、野猪等野生动物,为了繁衍生息和追逐水草的需要,每年往返于中国内蒙古和俄罗斯之间,但边境线上布设的铁丝网阻碍了部分野生动物种群的顺利通行,导致它们难以寻找食物和水源,物种繁衍交流受到影响。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学监测部部长孙书国介绍,边境地区建起铁丝网,有效阻挡了家畜和抵边人员,但也影响了野生动物正常通行,由于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部分区域位于边境线上,日常巡护中经常发现野生动物强行穿过铁丝网,导致铁丝网受损、野生动物受伤等情况。

为了开辟野生动物通道,去年以来,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实地勘察、监测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手段,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路线、偏好及栖息地状况进行详细研究。经过精准识别,确定了野生动物活动的重点位置和穿越边境线铁丝网的路径,并精准定位。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结合管控实际和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在野生动物经常通过的主要地段,开设8处5米宽的野生动物专用通道。

“8处‘绿色通道’成功开辟,确保野生动物在活动过程中拥有安全、畅通的生态通道,并为后续开展科研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孙书国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加强巡护频次和力度,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继续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扩大“野生动物绿色通道”范围。同时,将结合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特点、动物类型、穿行方式、生活习性等因素,科学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巡护措施,有效维护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