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丁一
兴安三月,厚厚的积雪依旧覆盖着广袤的林海。在这片银装素裹的森林中,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雄鹰”综合巡护队的12名队员,迎着寒风,在冰雪之上艰难跋涉。他们用坚实的足迹丈量着山林的每一寸土地,用赤子之心守护着这片生态净土的安宁。
近日,队员们沿着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记录它们的活动轨迹,分析它们的生存状况。在白桦林检查站附近,队员们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奄奄一息的凤头蜂鹰,小心翼翼地将它带回野生动物救护站,精心照料。经过悉心呵护,凤头蜂鹰逐渐恢复健康,重返山林。看着它振翅高飞的那一刻,队员们的心中满是欣慰,因为他们又为这片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
巡护队队长王亚民介绍说:“去年入冬以来,我们已累计清除盗猎陷阱兽套2处,成功救助受伤野生动物1只,并通过红外相机捕捉到原麝、驼鹿、狼等珍稀物种的活动影像。”数字的背后,是队员们在齐膝深的积雪中艰难跋涉换来的成果。
每天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时,队员们便背负着GPS定位仪、相机、无人机等装备踏上征程。他们沿着动物足迹与倒伏的落叶松行进,既要警惕冰裂缝与暴风雪的突然袭击,又要防范野生动物的意外侵扰。尽管棉鞋被雪水浸透,眉目结满冰碴,可大家依然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逐一排查盗猎痕迹、精准记录生态数据、用相机拍摄动物活动轨迹、用无人机扫描隐蔽角落。
比自然环境更严峻的,是精神上的考验。在与世隔绝的林海中,队员们每天与风雪为伍,与星月做伴,寒冷、孤独充斥着大家的内心。但当看到救助的野生动物重返自然,或是相机捕捉到濒危物种的珍贵画面,所有的艰辛都化作眼底的欣慰。“当看到那些灵动的生命在山林中自由奔跑,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队员薛磊说。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苍茫,“雄鹰”们的足迹踏遍保护区的每一处角落。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队伍,用热血融化冰雪,用忠诚铸就绿色长城。如今,保护区内盗猎案件逐年下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回升。这抹流动在冰雪之上的坚毅身影,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生态卫士的使命担当。
青山巍峨,冰雪退却,而“雄鹰”们的脚步始终坚定向前。他们不仅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守护者,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铺路石”,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