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日前,笔者来到乌尔旗汉林业局资源森调中心森调第三小队,了解生活在密林深处的森调队员工作生活情况。
第三小队绿色的帐篷边,多面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彩旗迎风飘动,帐篷门口用枯干的松杆搭建的架子整齐地摆放着2号扑火工具。走进干净整洁的帐篷内,在门口上边的棚架上悬挂着防火组织机构、扑火队员名单、防火公约及班前安全防火工作记录簿。职工尹志海向笔者介绍:“今年春季以来一直没下过大雨,山林干燥,草木易燃,防火形势十分严峻。每天早晨出外业前,队长都要先开会,进行班前防火教育。”
距离帐篷不远处有一组森调队员在森林里工作,笔者循声前往。在密林里找到正在工作的队长王洪林,王洪林正带着工作小组进行测设小班样地。
“现地标识采用喷油漆,不再用斧子砍树号了。特别是小班桩,过去不管面积大小都要在经营小班四角砍折活立木,剥皮,砍出凹平面,用毛笔蘸油漆书写小班因子。现在好了,改用塑封牌替代砍活树设小班桩。检查或者作业用GPS输入坐标数据,导航就能找到。”王洪林告诉笔者。
GPS没电了,王洪林从衣兜里掏出新电池换上,把旧电池装进背包里。
“没电的电池还要它干啥?”笔者问。
“我们队长说了,GPS用过电池在山林里不能乱丢。”一旁的队员说到。
“废旧电池不能在山林里乱扔,污染严重。单位也有制度,要交旧领新。”王队长解释。
“那喷漆罐呢?”
“用完也要装背包里带回帐篷点,带回单位统一处理。”
“生态环保无小事,工作一天在森林里只能留下脚印,其它什么都不能留。”(马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