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监测虫情
——毕拉河局森防站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今年,毕拉河林业局森防站先后引进9台智能虫情测报仪,在6个林场进行了安装,遍及整个生态功能区,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
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大马力
走进森防站大院,一台不锈钢材质,由雨控装置、撞击屏、灯管、落滑斗以及控制箱组成的测报仪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测报仪的控制箱旁,几名测报员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记录、有的统计、有的鉴定灯诱成虫种类、有的寻找较好的成虫准备制作标本、有的收集进行掩埋……
“智能虫情测报仪是新一代的虫情测报工具,它通过光控、雨控、烘焙、转仓、湿度LED显示等工作原理,采用红外线消杀和两级烘干步骤,有利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部门对虫情进行数量类别地分析,可有效提高虫情监测的时效性和预测的准确性。”森防站副主任郝立波向记者阐释着新一代智能虫情测报仪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带来的好处。
物联网技术:
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道路领航
这个森防站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引进智能虫情测报仪,使物联网技术在此项工作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今年,森防站争取政策引进了9台智能虫情测报仪,分别在6个林场都进行了安装。
在以往的虫情测报工作中,林业局测报组都是通过深入到森林中利用黑光灯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树种选定地块、确定距离、进行发电,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甚至监测的时间都在晚间9点到次日凌晨3点,测报人员要克服蚊虫叮咬、风吹雨打、风餐露宿等困难。然而,智能虫情测报仪则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从春季4月启动,到秋季的8月中旬停止,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虫情测报仪的上方中部位置有一根灯管,灯亮时会吸引多种昆虫飞来,撞到灯管旁边的玻璃板上,顺着玻璃掉入下方的集虫箱中,经过红外处理后,最后分别落到相应的接虫容器里,仓满可进行转仓。工作人员定期开仓进行处理,给虫情测报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最后再根据单位时间内接虫容器中的昆虫数量、种类对比分析,来预测虫情发生趋势。同时,他们还将灯诱的天蛾、舟蛾、夜蛾、灯蛾等40余种进行标本制作,初步统计今年利用智能虫情测报仪制作标本已有700余件。
互联网技术:
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搭桥
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这个森防站建立了虫情测报微信群,与各林场监测员通过微信群,监督检查各林场的测报结果和监测记录,并在开灯前,业务员到林场进行业务知识讲解和现地操作,把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图片、影视资源上传微信群,供各单位进行学习,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智能虫情测报仪的使用方法、害虫种类、监测方法、防治措施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测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他们与林场联防联治、统防统治、专业测报与基层测报相结合的监测调查方式,已成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全面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及时准确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的预测预报起到了推动作用。( 杨丽英 刘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