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冬季,山谷里的笑声

朱高华
2019-04-02
1448

       “汪洋,树的编号是多少?”“00409号”。“杨哥,树高是多少?”“ 树高7m”。“田颖,树的地径是多少?”“地径8cm”。“胸径是多少?”“树的胸径6.9cm”。“程莉,此树有无嫁接?”有嫁接,侧枝嫁接,当年生长量22cm……。这一问一答的对话,给白茫茫的林海带来无限生机与欢乐。
      阳春3月,阿龙山林业局虽然没有冰雪消融,大地苏醒,春暖花开,但在阿龙山林业局塔朗空施业区41林班里,却有一片新绿,在白桦树的映衬下更显翠绿生机盎然,让傲立山顶的樟子松也黯然失色。这就是有“美男子”著称的西伯利亚红松人工林,它们为冬季无绿的林海添加了勃勃生机和如画的美景。
      回荡在山林里的一问一答的对话是阿龙山林业局营林科的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正在测量、记录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情况,团队的每一名队员,对西伯利亚红松都有着特殊的真爱,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陪着这些西伯利亚红松生长。
      为使西伯利亚红松成为阿龙山林业局的乡土树种,在林业局大力支持下,2012年营林科组成了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小组,为了观察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情况,科研小组成员要不定期地观察、记录,为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建立西伯利亚红松数据库做好基础工作,每年3月开始,团队成员都要上山,这次是对41林班进行逐株调查测量,同时查看秋季栽植的幼苗。

      “科长,00300号,主干顶枝针叶脱落,是有动物伤害还是病变?”队员孙立新喊到。科长马立新立即拿起照相机,队员们也立即围过来,马立新观察了一会儿并拍了下来查看说:“是旁边的桦树枝条由于刮风,抽打造成针叶脱落,不是动物伤害和病变”。真是虚惊一场,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像这样的声音,在这片山林里飘扬回荡已经是常态了。队员们时常在积雪没膝的西伯利亚红松林里一测就是几个小时,队员们没有一个叫苦的。“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把西伯利亚红松的数据测量好、记录准、大家辛苦了,”在一旁同工作的马立新笑着和大家说。
      测量工作现场,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画面,在跌跌撞撞中、在摸爬滚打中、在执着的追求中,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在不断扩大,由过去的5人变成了今天的9人。再冷再累山林里都会不断传来队员们爽朗的、甜甜的,幸福的、开心的笑声,这笑声,寄托着务林人绿色的希望,这笑声,寄托着务林人绿色的梦想。(马立新 马红艳)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