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开栏语
近年来,林区两级工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在林区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涌现出了许多行业标兵、技术能手、工人先锋号、劳模创新工作室及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
为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广大职工群众在平凡工作岗位做出的突出业绩,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推出“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让奉献永驻新时代”栏目,旨在挖掘职工群众内在潜能,弘扬职工群众创新创业精神,为推动林区转型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原是一个木材生产工队,在林区木材生产时期,年完成木材生产任务1万多立方米,为根河林业局的木材生产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经过几年的深入摸索和经营管理,517工队从单一的生产职能华丽转身,成为集森林生态保护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主要职能的新型工队,成为林业局的经济转型示范单位。
转变责任意识 提升工作效能
517工队原有职工22人,在停伐前,从事木材生产时间最短的工人也有10多年。停伐后,职工们赖以生存的饭碗没有了,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要怎么过。经过林场和工队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与职工进行交谈与开导,使职工们稳定了身心,理解了这是林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质的转变。大家纷纷表态:“如今放下斧头和油锯,从伐木人转变为护林人,咱们守护的不仅是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而是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保卫的是祖国北疆的生态系统,咱是光荣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责任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春季从事森林防火、资源林地保护工作,夏季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植树造林、森林调查等工作。寒来暑往数载,517工队的职工累计植树2.2万余株,所承担的责任区没有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确保了功能区的生态安全,彰显了新一代护林人的使命与担当。
创新思维方法 探索产业发展
他们共集资246万元,采用股份制的经营模式对517工队生活区原有帐篷进行了升级改造。职工自行设计和施工,建成了集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森工文化体验康养胜地,将工队转变成以展示森林文化为经营理念的森林生态旅游示范点,既带动了职工自主创业,更为培育森林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为根河林业局在经济转型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方面的一张名片。几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还对517工队的转型发展进行了专项报道;2017年春节期间,517工队参加了在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搭建了工队微缩场景,向与会者有力展示了冷极文化和森工文化; 圆满承办了林区首届劳模疗休养的接待工作;承办了“香港华润青年走进大森林体验活动”,3年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为林区深化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依托特有资源 弘扬森工文化
517工队依托停伐仪式的纪念地,在挖掘林俗文化上下了功夫。他们开展了林区生产生活老物件的收集整理,并在停伐仪式举办地设立了展棚,对老物件进行了分类摆放和展示,在室外布放了生产设备展台,将林区生产时期的采、集、装、运的工具进行了情景再现。同时,他们还精心培养了多位生态专业知识和森工文化知识丰富的讲解员,从生态系统知识和生产生活方面对参观者进行细致入微地讲解,引导游客在参观旅行的过程中聆听森林的故事,既吸纳了生态科普信息,又感受了森工文化的浓厚氛围。 (管理局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