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归林业局孟库林场、雪乡食用菌合作社联合党总支坚持基层党建与食用菌创业增收有机融合,按照“基地+支部+协会、党员+种植户”模式,依托产业基地,优先安置孟库林场富余职工,尤其是困难党员、困难职工,使贫困职工稳定增收、脱贫,走出一条党建领航助力民生改善的新路子,被林业局和镇政府命名为党建一体化示范单位。
按照构建“一片林、一条心、一体化”发展格局要求,2016年10月,孟库林场与非公企业满归镇雪乡食用菌合作社成立了联合党总支,共同打造食用菌创业增收扶贫产业基地。雪乡食用菌合作社是一家以“公司+基地+贫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独立法人企业,以黑木耳、蘑菇、灵芝等食用菌生产资料购买、食用菌产品的种植生产、各类食用菌干鲜商品加工销售为经营范围,年销售收入达260万元的民营企业。但受场地、厂房的限制,难以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而这些生产经营要素又是孟库林场的优势,尤其是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孟库林场富余职工、困难职工群体需要消化、脱贫,于是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了互利双赢喜人前景。
为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这个党总支创新党组织功能设置,把雪乡合作社党支部的7名党员和孟库林场修理段党支部的12名党员打乱进行梳理,重新整合为两个支部,把支部建到了产业链上,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有效发挥组织、示范、引领、服务作用,引领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抱团带领困难职工增收脱贫发展能力,并为后续的创业增收扶贫基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工作中,他们以党员活动日为有效抓手,开展了木耳挂袋、木耳抢收、木耳二级菌培植等为主要任务的主题党日活动,有力的助推了产业发展。2017年,双方合作共培植黑木耳6万袋,产干木耳3000多斤;培植香菇2万袋,产量6000余斤。
据雪乡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基地联合党总支副书记郑越介绍,目前他们吸纳了四五十名林场困难职工或家属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加工资性收入近万元。
刘长勇是孟库林场修理段职工,孩子在外地求学,妻子没工作,且身体多病,生活非常困难。林场与雪乡食用菌合作社合作共同打造食用菌创业增收扶贫基地项目落地后,刘长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是修理工,有电焊一技之长的优势,参与到基地蒸汽锅炉维修、供暖管道改造、烘干箱改造工作中,同时,基地食用菌生产线、生产设备平时维护保养也由他负责,成了基地的一名编外职工,额外的收入大大的缓解了家庭困难的状况。
年近五旬的董和杰是孟库林场的环卫队职工,妻子祖金莲无业,女儿上大学,生活拮据。作为帮扶手段,祖金莲被安排到基地上班,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 “自从我爱人上了班,女儿上大学的生活费,就不用愁了!”董和杰说,“基地的好坏,事关我家脱困奔小康。”
为了激励党员带动困难职工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基地联合党总支还通过开展“党员致富能手”评选、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产业链上延伸。(白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