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35年坚守,屡获殊荣,把荣誉当动力,更当起点。他就是绰尔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大黑山防火瞭望站瞭望员郑洪山。
上了大黑山,才知道这活真不好干
1987年,郑洪山初中毕业,成为塔尔气林场一名工人。那年,在塔尔气林场生态功能区内设一座防火瞭望塔,安排人员驻点瞭望。防火瞭望塔远离林场驻地,别人听说这个“苦差事”都直摇脑袋,可郑洪山觉得当一名防火瞭望员挺光荣,就主动要求去。大黑山瞭望塔海拔1600.2米,站在山顶22米高的瞭望塔上,能俯瞰绰尔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面积的95%,故而防火瞭望责任重大。虽然有思想准备,但瞭望站的条件还是让郑洪山始料未及。初春时节,外面刮大风,屋里刮小风,外面雪融化,屋里就积水。每次上山,他乘车到山脚下,再背着食物穿过密密的树丛,踏着茅草道,至少还得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塔房。山上的瞭望员两班倒,每班在塔上待10天。山上没水吃,他们就融雪化水,或者找有水窝的地方,撇去草叶、浮沫和小虫子,舀下面的清水。大黑山上的风特别大,七、八级的风都很常见。大风天气,人站在塔上,摇摇晃晃,双腿直颤。但郑洪山不想当逃兵,再难也要克服,一定要担起责任,守好这片森林。
条件越好,越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
随着森林防火工作越抓越严,越管越细,林区防火投入也越来越大。如今,去往大黑山上的茅草道变成了砂石路,当年住的简易房变成了100多平方米标准化、景点式的“小洋房”。走进防火瞭望站,电视机、电冰箱、电炒锅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尤其让郑洪山高兴的是,他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现在每月到手几千元。郑洪山说:“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有啥理由不干好工作呢?条件越好,越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
瞭望站外,深水井已经钻通,今年春季,这里将告别没水吃、运水吃的历史,在高山上可以喝上深水井的水。细数一点点变化,郑洪山更坚定了坚守大黑山的决心。“等我退休了,如果单位需要,我还来当瞭望员。”郑洪山说。
入党不为别的,就想更加坚定信念
多年前,郑洪山心里始终有个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总觉得自己离党员的标准还很远。2010年,他鼓起勇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人问他,你都快50岁了,眼看要退休,为什么还要入党?郑洪山说:“加入党组织就是为了鞭策自己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更加坚定信念。”2015年,他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郑洪山从没叫过苦、喊过难,也没掉过一滴眼泪,可当他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时,竟热泪盈眶、几度哽咽……
塔上值守,塔下学习。虽然有了网络,但郑洪山的手机上只有几个简单的功能图标。“我只通过手机学习、看通知,其他时间都不看手机。瞭望员得靠眼睛工作,把眼睛看花了还怎么瞭望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郑洪山把党史书籍带在身边,边读边做笔记。学习党史给了他不竭的精神动力。“想想革命先烈,咱们吃的这点儿苦不算啥!”郑洪山如是说。
2021年夏天,郑洪山分别被自治区党委、呼伦贝尔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到分会场参加了表彰大会。从表彰会回来,他立即上山值班,还把受表彰时的红绶带带到山上。“这个绶带提醒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力量。”郑洪山坚定地说。(何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