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张俊云
“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多大岁数了还去,要是有事了怎么办……”
“没事!多少次打火都没事,我会照顾好自己。正因为我有经验,我应该上,放一百个心吧。”
手机里传来妻子焦急的反对声,李广录一个劲地劝说“没事!没事!”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8月7日中午,满归森工公司森防指接到紧急援外阿龙山扑火命令。当时满归本地也有火情,扑火兵力不足,刚刚从外地回来的满归森工公司老年科技者协会会长李广录主动请缨,化身“远征扑火队长”。中午13时,他带领紧急集结的3个基层单位20人的扑火队伍,火速出发,赶赴阿龙山塔2火场驰援。
“扑火,他总冲在最前面!”李广录参加工作40多年来,与森林有着不解之缘。每次发生森林火情,他总是带队第一时间出现在扑救现场,多次带队出色完成扑打森林火灾任务,练就了“活地图”的本事。他带领的队伍从满归赶到任务地点与阿龙山森工公司森防指人员汇合,仅用了1.5个小时,是当时到达塔2火线的第一支援外扑火力量,火线前指把这支队伍作为火线突击队进行调动。
当时火场植被茂密,烟雾较大,前行的道路上马尾松、丛桦遍布,枝条缠绕。时间就是效率,只有快速打开通道,才能赢得最佳战机。李广录根据地形地势快速反应、排兵布阵,带头沿着火线指挥扑打。他不顾烈火炙烤,带领油锯手顶着浓烟走在最前面,边打隔离带边观察火情,队友们跟着他这个“主心骨”,都是拼着劲地边扑打、边清理、边行进。扑打过程中,他几次替换极度疲惫的油锯手和风机手,心中只有快速灭火的一个念头。直到凌晨3点多钟,他和队友们才干嚼方便面充饥,又继续鏖战火魔。
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阿龙山森工公司火线前指领导发现,这个59岁的老科协会长不仅走在山路上健步如飞,而且反应迅速、决策果断,是个熟知防火业务知识、山林扑火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在8月8日增援队伍陆续到达后,火线前指把他连同整支队伍调到火场指挥部工作。他所在的协调指挥部距离火场前线指挥部五六公里,主要协助火场前指开展火场路线导引、扑火队伍分工、人员调动、给养接收、物资搬运、水源踏查等工作。他凭借着多年扑打山火的经验,事事考虑周到,总能想在前、做在前,安全高效地完成前指的战略意图。
他把扑火队伍带到火场前线指挥部,把油脂送到挖掘机作业场地,把采访记者带到火场前线。每次领到任务,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忙完这项工作忙那项,大家都称他为“李小伙”。当时,刚到的援外扑火队伍只知道火线大概方向,处于半山腰时根本看不见明火。为了指引扑火人员快速找到火线,他带领队员利用装给养的纸箱子作了一个火场指示牌,立于火线东西分界处,并以红旗作为明显标志。在火场,扑火队员饮水和以水灭火是件大事,为了帮助部分扑火队伍尽快找到合适水源,他深一脚浅一脚奔走在崎岖山路上,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十几公里。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指挥部,大家以为他该松口气休息一会儿了,可是他又打开地图,认真地琢磨着下一步的工作。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准确地判断火场态势和火场面积,为火场前指及时作出最佳扑火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连续作战9天8夜,李广录带领队友们用实际行动肩负起责任使命,出色地完成了援外扑火任务。历经火场的考验和洗礼,回来的他,脸上绽放着灿烂笑容。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说:“火场一线,这个‘李小伙’可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