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品味舌尖上的变化

叶桐
2019-01-23
1121

      改革开放40年来,林区人的火炉子旺了,菜篮子丰了,米袋子满了,精神振奋了。这样的生活让人品味出甜蜜和幸福。
      由于大山里昼夜温差大,不适合粮食种植,改革开放前粮食都要统购统销。林区人要每月定量到国营粮店买粮,不过是玉米面、高粱米为主食,家家一口大铁锅,下面炖着萝卜、土豆和白菜老三样,锅边贴着玉米面发酵的饼子。熟后一人一碗菜,拿着一个大饼子嚼起来。小孩子们路过老国营食堂,闻着飘出来的油香垂涎不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兴安岭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林区人由过年吃一顿肉馅的饺子,变成平日里也能偶尔吃上饺子。那时人们互相打招呼时常说:“吃了吗?”可见对“吃”是何等上心。我母亲也在房前屋后掘开两亩地,搞起庭院种植养殖,让家里人不再节衣缩食,开始体验到衣食无忧的日子是如此美好。
      1998年春天,我家里有了新产业,母亲借了一个大房子,搭起鸡架,喂了100多只土鸡。收入不仅能撑起6口之家的日常生活,还能供应我们兄弟几个外出求学。母亲时常为我们做香油煎蛋,吃起来满口冒油,香味四溢。这时玉米面窝头和饼子早已是过去的话题,馒头、白米饭成为家常主食。到了2000年,我家是金鸡满架、园田菜果飘香、猪欢兔跳、百羊结群。母亲满面笑容地说:“现在的人真是掉进福窝里了。”
      2008年,母亲的新产业由种菜变成种中草药,口袋鼓了。过去被嫌弃的婆婆丁如今大翻身,变成了一道“保健菜”,土豆炖笨鸡竟没多少人青睐。母亲常说:“现在只要有钱,啥都能买的到。不认识的水果和青菜,摊点和蔬菜店摆得到处都是。”忙里偷闲中,我能随便弄上几个小菜,与家人好友对酌,侃一侃过去的艰苦岁月。棚户区改造后,我搬迁进楼房居住,家里有各色厨房电器。晚饭余暇,泡上一杯婆婆丁茶、柴胡水,清热去火,防病去感冒,回味往昔火炉子上烤土豆的香甜,忆起那个物质稀缺的年代。
      翘首回望40年,改革开放让百姓的餐桌摆满幸福。林区人们有衣穿、有房住,在乐业安居日子里品味新时代的甘甜…… (刘利)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