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朱高华
2019-03-22
1153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根本遵循。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大兴安岭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必须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林区建设,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扎实成效造福人民、贡献国家。
         开发建设67年来,尤其是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围绕生态保护建设、国有林区改革、转型发展、民生建设所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模范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做出了贡献。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积极贯彻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落实国家政策。林区逐年减少木材采伐量直至停采。在1998年试点到2010年的一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期间,林区的年木材产量从380.6万立方米逐年调减到229.6万立方米。2011年调减到110万立方米。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培育后备资源。为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林区人坚持一手砍树,一手栽树的原则,进行工程性造林、战役性造林,累计更新造林2000多万亩。健全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管护网络责任体系,建成森林管护站511个,管护人员2.2万人,落实管护面积966万公顷。加强保护地建设。对林区重要流域、山脊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繁衍地建设了178万公顷的8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3个,省部级5个)、1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占总面积的16.6%。加大森林灾害防控。坚持“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火、当日灭”,切实加强森林防火预案、基础设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开展无公害防治等措施增强了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了视频监控、北斗导航、自动传感、无人机巡护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了生态保护建设水平。经过几代务林人扎根林海、砥砺奋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建设成效走在了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前列。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分别由开发初期的637万公顷、6.6亿立方米、60.1%,提高到目前的837.02万公顷、10.33亿立方米、78.39%,对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发改革活力,为生态保护建设奠定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持改革创新,伴随着国家改革步伐,以“壮士断腕、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探索开路、先行先试,为生态保护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998年间的改革,主要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中小企业改制、三项制度改革、调整存量资产,组建了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国首批55户企业试点集团之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经营管理。天保一期工程(2000年—2010年)期间的改革,本着“一企一策”原则,对近40户中小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为全面实施辅业改制积累了经验。理顺社会保障,一次性安置全民职工4.03万人、大集体职工近3.7万人。全民职工养老保障实行省级统筹。在岗职工12万人的医疗保障、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由内部统筹到属地政府统筹,林区居民社保各项统筹纳入属地同等政策。天保二期工程(2011年—2020年)期间的改革,首先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对教育、医院、电视等138个机构、2.3万名职工以及5.3亿元资产进行了剥离。对2300名森林公安干警纳入政法编制。其次是对2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涉及1万余人,涉及三类资产账面值25.6亿元。再次是2015年以来的改革,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按照“交得出、接得稳、管得好、可持续”的原则,社会职能剥离近5000人的岗位身份实现了转换,企业改革涉及的2000多名干部职工身份由国有转向了混合经济,移交资产5.6亿元。共有1.65万名富余职工实现了转岗再安置,2017年2月,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从整章建制入手,编制了机构设置建议方案,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编制了生态保护建设、转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发展规划方案。在国有林区率先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内部购买服务,有力推动了林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革。经过历次改革“瘦身”,林区全民职工25年间减少10万人,目前在册8.45万人,在岗4.56万人,精简高效的国有林管理机构正在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推进1+N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林区转型发展和职工致富指明了方向。林区以旅游为主线,初步形成了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特种经济林、森林碳汇、绿化种苗等“1+N”绿色产业体系。

         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建设体现温泉、康养特色的南部板块、体现鄂伦春狩猎文化的东部板块、集观光、科考、探险、冰雪体验、驯鹿文化为一体的北部板块,打造“世界地标性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内知名森林养生圣地”。发展碳汇产业。在绰尔等6个林业局进行了试点,合作开发了国际、国内不同标准的林业碳汇项目,碳汇交易额突破100万元。积极探索碳汇金融合作方式,争取将林区和林业碳汇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碳库”变为“钱库”,打造“国有林业最大碳汇储备区”。发展林下产业。积极开展北五味子、金莲花等中药材驯化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利用蓝莓等野生浆果、山野菜等资源,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食药“绿色品牌”“森林品牌”,打造“国内重要森林绿色食品和中药材供应区”。发展绿化苗木产业。依托现有苗圃和种苗基地,重点培育西伯利亚红松等珍贵树种和兴安落叶松等乡土树种,对外承揽造林绿化工程,打造“国家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广大务林人享受生态美产业兴林工富的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积极回应职工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2009年至2016年,自治区下达棚改计划17万户,已建成16.5万户,极大地改善了林区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推进深远山职工搬迁。将124个建制林场的居民整合撤并,对保留居民的36个中心林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共有5.22万户深远山林场居民搬迁至中心城镇和中心林场,进一步扩大了森林腹地无人区,减少了森林资源隐性消耗和林火隐患,推进了区域城镇化进程。增加职工收入。千方百计为职工增长工资,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突破5万元。每年安排救助资金1600万元持续开展送温暖帮扶救助。加强职工转岗技能培训,组织引导职工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参与旅游服务,不断增加职工经营性收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了4万名“老工伤”参保政策。解决了5.8万名混岗集体工养老保险待遇。落实了8.5万名天保工程和改制一次性安置人员社保补贴政策。推进人居环境建设。近年来,人居环境建设投入资金3.8亿元,义务献工200多万人次,林区面貌焕然一新。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让党旗在广袤的林海中高高飘扬
         通过实施以加强绿色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党建工程、以促进改革发展为重点的聚力党建工程、以抓好增收致富为重点的民生党建工程、以服务中心和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活力党建工程,确保了党在生态保护建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实施了新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党对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领导,开展了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现在已有14个基层单位实行了新体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针对远山管护站分布广泛、条件艰苦和近山管护责任区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采取单独或联合组建方式,把党支部建在森林资源管护第一线,每名森林管护党员都编入支部参加活动,并辐射带动没有党员的管护站,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工作,在全林区1200个党支部的2.5万名党员中先后开展了“千里兴安筑屏障,万顷林海塑党魂”、营造党支部示范林、党员生态责任区等活动,林区党员干部在生态保护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红色党旗覆盖绿色林海。夯实生态保护建设责任机制。强化了各单位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生态保护建设指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体系并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包片责任制,明确生态保护建设的包片责任。同时与属地政府建立了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联动机制。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