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管理局党委坚持将“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坚持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对林区家庭生态林场经营户存在建设不规范问题。管理局明确工作责任,分类制定规范整治方案,建立清理整治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清理违规建设家庭生态林场71户,对213户家庭生态林场实现了有效监管,林区家庭生态林场经营户建设秩序明显好转。
二、对群众反映的林区道路出行难、通行难,通讯信号差、覆盖率低,群众生产生活存在诸多不便问题。管理局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协调对接,组织开展道路建设、通信等方面基础数据的收集梳理和规划布局等工作。目前,林区的公路网已经开工建设;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项目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批复和资金支持,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三、对职工反映的重点火险区防灭火力量不足,运兵车辆老化、数量不足以及扑火机具落后等问题。针对防灭火力量不足、设备机具老化落后及数量不足等困难,管理局采取提前10天进入防火期、提前1个月进入防火紧要期,对136处重点火险区靠前驻防、投资6167万元购置森林防灭火设施设备等措施予以克服。6月以来,74起森林火灾中有73起实现当日扑灭。
四、对职工反映的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工造林、补植补造的成活率、保存率还不够理想的问题。管理局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育苗、造林现场进行指导和跟班作业,解决育苗、造林一线技术力量不足问题; 自筹资金1000万元用于苗圃设施建设,实现造林用苗本土化,解决外购苗木种源、品种不适影响造林成活率、生长发育问题;举办国土绿化作业设计、造林技术管理、林木种苗技术管理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截至目前,林区人工造林、补植补造规模数量、完成率均超往年。
五、对群众反映的根河河道滩涂内有3家养殖户,影响河流生态问题。管理局组织召开地企联席会议,推动根河流域“清四乱”专项整治工作。在通过实地调研及数据比对确定3处占地地块属性前提下,本着“依法依规、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由根河林业局与3家养殖户协商签订了清理拆迁协议。目前,3家养殖户全部迁出,建筑物已拆除,场地正在清理中,该段河道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六、对于林区管护站布局不均衡、数量少、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足问题。管理局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林草局将林区纳入试点建设范围,国家下达林区2019年管护用房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39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000万元,地方投资900万元。林区管护用房建设标准得到了较大提高,林区管护站分布不均,基础条件差等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和解决。
七、对于林区打造以生态旅游为龙头,以“两地三区”为主导的“1+N”绿色产业体系,但小散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冷资源”远未形成“热效应”,与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的要求相距甚远的问题。成立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一业两地三区”发展思路,编制了《林区旅游业公司化运营管理策划方案》《林区旅游深度策划方案》,制定了11项具体做法和4项保障措施。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260万元,在林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投资新建星级旅游厕所12座,极大改善了林区旅游环境。2019年上半年,林区接待游客11.13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070.87万元。
八、对于林区就业渠道狭窄,职工群众技能单一,再就业能力比较低,居住分散,就业技能培训开展较少,职工群众强烈要求进行转岗技能培训的问题。管理局与相关技术院校进行合作,从2019年7月起采取送教上门、轮回教学、网络培训等方式,对林区职工群众在家政服务、健身教练、蒙古刺绣、烹饪技术、种养殖技术、林业旅游、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电商服务、电焊工等项目进行转岗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林区共有一万余人申报参加技能培训,目前已举办各种培训班97期,培训4389人。
九、针对基层单位反映的资金拨付程序过于繁琐,资金拨付滞后的问题。管理局根据已下达的投资计划及资金到位情况,按照管理局相关程序对资金拨付事宜提交相关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相关规定和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的要求修订完善了资金拨付程序,将资金全额拨付到项目法人单位,并要求项目法人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规范,解决了拨付程序繁琐、拨付滞后的问题。
十、针对职工解困脱困和职工医疗存在的实际问题。管理局成立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工作措施》。开展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筹措资金200万元用于职工缴费补贴,在推进职工解困脱困和医疗互助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管理局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