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林区力量

郭卫岩
2021-09-03
904
绿 水 青 山 筑 屏 障
———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林区力量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作为目前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重点国有林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始终是林区的价值、责任、潜力所在。
  一抹抹翠绿,装扮着浩瀚林海;一湖湖碧波,栖息着生物精灵。多年来,林区坚定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形成了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用绿色发展检验“红色”精神良好局面,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林区的鲜明底色。
  责任担当,以实干精神守好生态建设绿色本底
  一台对讲机、一个罗盘仪、一个水杯、一个圆凳,不到10平方米的活动范围……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毛线帽的王德友一上塔,就是两三个小时。
  王德友是绰尔森工公司一支沟林场大脖沟瞭望站瞭望员,从3月15日林区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以来,他就按时驻守在这个瞭望站,每天到塔上值班,用肉眼并借助罗盘仪观察可视范围内的森林迹象,甄别烟点,及时汇报。
  “刚上塔时,我上下塔两条腿直发抖。在塔上都是半蹲半跪,不敢站立,塔上风大,大风天气时瞭望塔左右摇晃,我一个人都不敢在塔上。”王德友说。
  “干我们这行,责任非常大。”他深知,一旦出现火情,早发现一秒、早处置一分钟对森林安全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份责任感,王德友渐渐战胜了恐惧。
  王德友在塔上瞭望的时候,和他一同值班的瞭望员涂贵春就在站房准备午餐,管理其他事务。塔上交班,塔下生活。王德友和涂贵春一个在塔上,一个在塔下,守望、坚持。
  近年来,将森林防火作为保生态的主引擎,森林防火制度、措施和行动全面发力,林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加强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化火源管控,连续3年未发生人为火灾,2020年集中多点爆发的63起雷电火灾全部在当日扑灭,平均过火面积不足6公顷,平均灭火时间7.6小时,森林受害率仅为0.067‰。载人巡护、重兵施救、地空协同等战术战法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认可。森林防灭火工作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四年作表率”的目标。
  生态是林区的“根”和“魂”。林区积极推进“智慧林业”建设,加强森林火灾、有害生物防治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道路交通、通信保障、航空消防、瞭望监测、疫源疫病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林地、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等保护制度,保持打击毁林开垦、清理违建别墅等专项行动的高压态势……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林区不遗余力。
  维护大兴安岭生态安全是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赋予林区的重大政治任务,林区始终把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发展的首要前提,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松劲,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不开口子,坚持共抓生态大保护,做靓生态底色。
  使命担当,以红色精神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1961年8月,刘少奇主席视察林区,对林业体制和森林资源经营方式提出要求,特批为林业工人每人每月供应1斤黄豆,被林区人民亲切地称为‘营养豆’……”今年5月,在库都尔森工公司爱林林场的一处火烧迹地造林点,党员们围坐在草地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聆听党支部书记王书玉讲述林区故事。
  “我们要永记党的恩情啊,既要永葆党员的‘初心红’,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还要用双手厚植‘兴安绿’,践行务林人的职责和使命,让这片绿色生生不息。”王书玉的一番话激发了在场每位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党员就要成为一面旗帜,时时刻刻做在前、冲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党员的身影。”大家一言一语地诉说着内心的激动。
  主题党日活动后,全体党员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大家三五成群,分工协作,卸苗、挖坑、整地、运苗、栽植、拉线,各个环节一丝不苟。天空不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经过雨水滋润后的云杉树苗长势喜人。
  “我们栽树就喜欢这样的天气,树苗成活率高。”爱林林场快扑队队长马琳琳告诉记者,在火烧迹地造林难度相对较大,不仅要栽好,保持横平竖直和美观,更要栽一棵活一棵,把失去的绿色补回来。虽然造林地离家不远,但为了抢抓进度,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带饭,这样节省了来回奔波的时间。 
      多干两个小时,就能多种一百多棵树,确保在顶浆期内完成造林任务。
  远远望去,身着迷彩服植树的党员们和苍翠的山林融为一体,鲜红的党旗和党员先锋队队旗在造林地里飘扬……
  近年来,林区森林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狠抓场地落实、苗木供应、人员调配、技术指导、抚育管护等关键环节,组织第三方机构对2017年以来造林地块开展“回头看”,高质量完成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试点任务20万亩、植被恢复4972亩、补植补造33万亩、森林抚育551万亩,造林面积合格率达到91%。累计筹措3000余万元对苗圃设施设备进行填平补齐,年均产苗量较“十二五”末增加40%。2020年调拨林木种子5328公斤,育苗2615.2亩、产苗1.7亿株,林区乡土良种苗木基本实现自给。
  几十年来,林区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建管机制,守护好祖国北方的山山水水,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绿色成绩单。
  以红色精神,勇担初心使命。林区大地上,鲜红的党旗猎猎飘扬,红色基因转化为了广大干部职工想干事的动力、善干事的能力、干成事的底气,投身生态保护建设的身影更加活跃而忙碌,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信心更加坚定。(本报见习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何康红 陈晓琳)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