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大兴安岭成矿作用研讨暨矿业科学研究基地成立大会在内蒙古森工集团举行

包文君
2025-03-07
1714

本报讯(记者 刘磊 赵兴祖)3月5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森工集团三方合作发起的大兴安岭成矿作用研讨暨矿业科学研究基地成立大会在内蒙古森工集团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对研究基地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两位院士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对大兴安岭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与会人员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积极交流、深入研讨,共同推动大兴安岭矿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俄罗斯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陈建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学求,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中色紫金地质勘查(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教授李月臣等特邀专家应邀出席会议。

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孟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张海波,呼伦贝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效明,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王博峰,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矿产地质处副处长董国振出席会议。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陈仁义,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武利文出席会议并致辞。

呼伦贝尔市委常委,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良出席会议并讲话;森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恩和特布沁致辞;森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关立春主持会议,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林涛出席会议。

陈仁义表示,大兴安岭地区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找矿行动的重要主战场之一。作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蕴藏着铜、铅、锌、金等紧缺战略性矿产,承载着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支撑东北振兴和边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和业内同仁重点围绕大兴安岭成矿规律,特别是针对该地区勘查技术方法展开交流研讨,为今年即将开展的3宗矿权评价项目进行“把脉问诊”。同时,通过本次会议就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思路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为推动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献计献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武利文表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深化三方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在成矿理论研究、勘查技术创新、森林覆盖区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探索等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央地企信息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大兴安岭地区找矿取得新突破和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自治区两件大事高质量推进。

张良表示,希望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全方位加深合作,聚焦找矿靶区,深耕细作大兴安岭、得耳布干两个成矿带。组建专业团队,研究成矿规律,制定找矿计划,运用先进技术在空白区开展战略资源勘查,力争实现找矿突破,为国家建立战略储备基地提供支撑。深化产业合作,优化合作机制,探索“资源+技术+资本”联动发展路径,推动生态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助力呼伦贝尔市、自治区经济发展。严守生态红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落实绿色勘查开发标准,坚持“勘察一寸、修复一寸”,守护好大兴安岭的绿水青山。

恩和特布沁表示,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开发潜力巨大。为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森工集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携手合作,共同成立大兴安岭矿业科学研究基地,这是我们在矿业科研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们响应国家资源战略、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基地成立后,我们将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科研力量,结合森工集团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大兴安岭地区成矿作用的研究,推动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并探索建立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会上,张良、陈仁义、武利文代表合作三方签约,孟强、贾效明与三方代表共同为“大兴安岭矿业科学研究基地”揭牌。随后,矿业行业的五位专家进行报告分享,特邀院士和专家对报告进行点评。

当日下午,与会人员共同参观风天林草公司(规划院)大兴安岭自然资源展厅。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