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雪莲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更多的是从根本因素上表现其存在的合理性。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其价值的必要前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归根究底就是社会功能论和个体功能论的研究,“社会需要论”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功能论提供了充分条件,个体功能论则是“人的需要论”的自然结论。无论是从社会需要还是人本身需要出发,都只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外部解释。
从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哲学角度看,功能和结构是一对相对应的范畴。主要通过事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过程的概念。功能即一种事物作用于其他事物的能力,功能与作用表述的是同一过程但阐述的角度不同。从事物本身出发,指它具有的能力,而就事物间的关系来看,是指其有什么样的作用。所以,功能有两层含义即事物与能力、功效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各组成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与外在环境间相互作用是变化产生的特性和产生的效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表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外在环境关系的理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具有的情感属性和其活动的情感作用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具体表现在评价作用﹑调节作用以及强化作用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是人生命的三重表现。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活动是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塑造完善社会生命最终完成精神生命的过程。其实质是构建人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一个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所以,情感的作用对于以情感形式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活动初期的评价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形式存在,在活动初期起评价作用,即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所要传授的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活动是人以主客观间的价值关系为基础,感知和判断是否对客观满足或符合主体的某种利益和需要,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和目的性的一种意向性心理活动。这种情感评价是主体感受、体验的自然流露,体现其对社会倡导的一些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的直接感知和领悟。人对客观道德事实、政治现象是否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一种情感体验,反映出人内在的道德需要、政治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当这些要素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就应接受教育,反之,拒绝。可以看出,情感的评价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十分重要。如果各要素不能引起人的积极情感体验,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融入思想政治者的工作当中,更谈不上外化实现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活动中期的调节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在经过初期的初步评价和过滤后,进入人的情感心灵世界,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身行为。从内容看,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一种价值教育,它指导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就知识形态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评价性知识。作为评价性知识进入人心灵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于已经过了情感过滤,并且也进行了相应的情感交流,所以,这些教育内容就沉淀为人的内在需要,情感追求的目标,调节着人的价值取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后期的强化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其是以实现人的自我教育为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教育过程的后期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时的教育情感,主要是对改变和巩固个体行为起到强化作用。其中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个体行为因为得到肯定的情感体验而得到巩固且转化为稳定的情感存留下来的现象就被称为正强化。所谓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由能满足已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引起的。相反,负强化指的是个体的行为由于受到否定的情感体验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正强化,促进人做出道德的行为,情感的负强化,阻止人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在人的自我教育中指引着他们的行为,它一方面以心灵交流的形式沟通着人们之间的共同感受,实现着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直接认知体验道德关系,也就是说不借助于理论、观念等手段,仅凭直觉、现象、依靠情感积累来进行道德判断、并选择和做出道德的行为。所以,这种教育情感的强化作用有力的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了教育学上“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本质。
(作者单位:绰源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