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刘梅华
2014年10月27日,是我人生历程中无比悲痛的一天。这一天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化作山岭中的一把泥土,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母亲出生在山东省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成家后和闯关东的父亲一起来到了大兴安岭。也许是在北方生活久了,经历了无数严寒和生活的磨砺,母亲的性格中融入了北方人的朴实、勤劳和坚韧。
由于姥爷去世早,姥姥因小脚行动不便,而母亲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嫁给父亲前,母亲就是村里最能干的姑娘。成家后,母亲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开始一心一意地相夫教子。父亲上班时,母亲便在家料理家务。母亲在家附近开辟了一片菜地,种植蔬菜,并饲养家禽家畜,为全家的餐桌提供新鲜的食材补给。到了年底,母亲会杀上一头猪,炖上一大锅香喷喷的杀猪菜,让我和小哥分送给左邻右舍,和大家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家里孩子多,仅凭父亲微薄的收入难以养活一大家子人,母亲就到房建队做家属工,筛沙子、搬砖……这些工作既辛苦又危险,许多男人都避之不及,但母亲却毫无畏惧,主动去做那些最辛苦的工作。母亲的实诚和能干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在外,母亲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在家,她更是无所不能。受限于当时拮据的经济条件,家中的物件摆设难免显得有些陈旧与简陋,然而,在母亲的精心打理之下,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光洁如新。印象中最深的是家里地面铺的红砖,干净的母亲总是将红砖地蹭的通红。母亲的针线活也做得很好,每逢大年三十,我们兄妹五个总能穿上她日夜赶制的新衣。母亲还有一手好厨艺,善于粗粮细作,再简单的食材在她的烹饪下也能有滋有味,在母亲的精心抚养下,我们兄弟姊妹个个都身体强壮。
小时候,我们每天都眼巴巴地盼着父亲下班回家。每当父亲劳作一天归来,母亲就会端上她精心烹饪的饭菜,我们几个孩子围坐在饭桌旁,气氛热闹非凡。只有父亲开始用餐,我们才能动筷。那段时光虽然清贫,却又无比幸福。那时母亲就给我们立下规矩,让我们从小懂得孝敬长辈。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让我们兄妹五个都能有学上,她不辞辛劳,日夜操劳,省吃俭用,积攒着每一分钱。遗憾的是,我的三个哥哥不爱学习,就我和姐姐考上了学。在我考上中专的第二年,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让我曾考虑放弃学业以减轻负担,每当这样的念头浮现,母亲总是安慰我,鼓励我要多读书。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母亲的支持与鼓励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后来我分配到南线林场工作,工作的繁忙让我很少有机会回家看望她,那时的我总是感到愧疚。但母亲从未埋怨,每当家中来了客人,提起我时,母亲总是毫不掩饰对我的骄傲,给予我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她总是说:“工作要紧,有时间再来看我就行,学文化就是要多给国家作贡献。”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都是我的避风港,虽然她已离我而去,但我深知,现在的我,也成了女儿的避风港。这是母亲留给我的责任与担当,这份传承成了我们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守自己的原则,这也是母亲赋予我行走人世间的勇气和底气。
母亲的教诲早已深植我心,我会遵循她的意愿,成为一个勤劳、善良、正直的人。我也会用行动去影响女儿,让她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让母亲留下的这份无价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