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每次乘车经过满归下乌力吉气运材干线三十一公里处,我都情不自禁地看一眼那个在林区公路边上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岔路口。因为顺这个岔路口往里走约10公里左右地方,我曾在那里从事林业生产,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那段20多天看点的日子。
1987年9月,我所在的河西林场九队搬点到下乌力吉气干线三十一公里处进行木材生产。搬家、建新点、修冬简路……忙了半个多月完成了冬季木材生产各项准备作业工作。林业木材生产要到入冬道路冻住后才能进行,这样便出现了准备作业完成到正式冬运生产之间的空白期。按惯例这段时间除留下看点的其他人全部下山,以往看点的活都由烧炉工老王承担,他无儿无女,且年过七十,可以说人在哪家就在哪。可老人家回老家了,于是看点的活便没了着落。因为看点的活没人谁愿意干,不说工队的点距离满归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想看个病都出不去,就那份孤独寂寞都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了的。况且那时工队里大多都是年轻人,正是好说好动,玩心正盛的年龄,遇到这种工闲的机会谁乐意把使不完的精力扔在这寂寞的大山里呢。队长“求爷爷告奶奶”,而且许诺多给看点的工钱,可即便如此还是无人接活,弄的队长一脸愁苦。
我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20出头的年龄,当然也不想一人呆在山上,尤其是我家不是当地的,更想借此机会与家人团聚。但我想人应该尝试着去做些什么,越是困难的时候对人的历练价值越大。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看点虽然谈不上是苦难,但经历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了这样的想法便主动找队长要求看点,队长先是愣了,脸上写满了问号,继而大喜过望,连说你可帮我大忙了。
队长向我交待了看点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便带着一帮欢天喜地的工友们下山了。热闹的帐篷刹时安静了,顽强的秋虫鸣叫隐约可闻,掠过树梢的风声清晰可辨。望着孤零零的几架帐篷和空荡荡的院子,还有茫茫群山,我有些不知所措,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一个人坐在队部办公桌前静静的发呆。直到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响声,我才发觉已经时过中午,往常这个时候食堂的开饭钟声早已响过,而我也已经进入午休状态了。现在我不得不亲自动手做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虽说在家也做过饭,但并不是常态,生疏是显而易见的。这让我想起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当儿女的话,“不要懒,只要你肯动手,饭做的咸了淡了,生了熟了都没关系。”正是父母这种对我们生活技能的要求和培养,才使我眼下不至于因不会做饭而挨饿。品尝自己做的饭,一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懒懒的太阳慢慢的向西斜去,夜幕渐渐升起来。点燃备好的蜡烛,守着火炉,秉烛夜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实在是大快朵颐,美不胜收。山风渐起,林涛阵阵,时舒时缓,时高时低,一会儿娓娓如歌曲,一会儿铿锵似洪钟,或委婉或雄壮,或低吟或激越。帐篷有时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有时宛若矗立不动的山峰,静如处子。记得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自然的神奇,感悟生活的真谛。
一场初雪,让群山披上了银装,这标志着林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到了,也意味着我看点的日子即将结束了。23天,在一个人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之于我则不仅收获了书本带给我的愉悦,同时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