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在森林里邂逅风景

凌鹤闻
2021-03-26
1677
○张俊云
几年前春寒料峭的时节,我随同公司旅游项目考察第五工作组到河湾林场生态功能区,完成对敖鲁古雅狩猎场旅游建设项目的考察任务。
  早上七点半,车子在银色缎带上奔驰,从十四支线的简易路下去,大约40分钟的车程。前面没有路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前进。北方的春天总是珊珊来迟,在即将到来的春面前,冬,越发地“瘦”了。
  山林出奇地清冷,远处、近处只有一望无际的树林和皑皑白雪,像画家笔下的版画。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木落寞地站立着,那么地安静和从容。山风很大,呼呼尖叫着猛烈地抽打已经光秃秃的树枝,也无情地吹打在每个人的脸上。
  进山的路很难走,灌木杂草丛生,因有一个抚育伐作业工队在此驻扎,尚有简易路可行。带路的是资源处一位经验丰富的生产股长,因经常进山踏查伐区,他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如履平地般自如。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紧跟慢赶,累得气喘吁吁。穿过茂密的丛林时,经常有带刺的荆棘条子像鞭子一样抽在脸上,火辣辣地疼。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一脚踩下去,半条腿咕咚陷进雪里,好不容易拔出来,另一条腿又会陷进去,真是有点惊心动魄。我时不时地跌坐在雪地上,“唉呀”一声,引来大家一阵欢笑。但一停下来休息,寒风又会吹得浑身凉飕飕的,于是就赶紧爬起来接着前行。
  走进深山,身体和灵魂也就融进了大自然之中。山看似沉默不语,却时时在展现自己的容姿。一样的树,同样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便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考察游览区时,我发现一棵百年树龄的松树,树干两人合抱尚不能合拢。虽没有繁茂的外形,但却占据着硕大的空间,纵横交错的枝丫支撑起强健的体魄直冲云霄。虽然是冬季,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处处皆景:胖胖的“大树墩”十分可爱,裸露的年轮依稀可辨;静谧安详的白桦林,纤细的外表下萌生着伟岸的姿态;依然翠绿葱茏的樟子松,挺拔遒劲地迎风傲雪; 朴素生长着的野草,自自在在地牵着风儿的手轻盈起舞……我幻想着能遇见狍子,或是惊起几只飞鸟,但终是没有,只发现一些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能够辨别动物种类、大小及行走方向……我赶紧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
  一上午,我们走完了接待区、养殖区、打靶区和狩猎区。了解到河西205小工队正在此生态功能区内作业,便带着自备的餐品到该工队吃午饭。帐篷不大,一下多了我们一行人,显得“饱满”有余。周其友队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告诉做饭的师傅为我们加一个大炖菜。由于室内温暖,床铺下竟有嫩绿的小草从地板缝里钻出来。工人们刚吃过饭,有的躺着休息,有的看书,有的拿出针线缝着自己的手套……外面虽然寒风怒吼,帐篷内却充满生机。我们把带来的肠和肉切了,不一会儿,师傅为我们每人盛上一碗白菜炖冻豆腐。不知是又累又饿还是工队的饭菜好吃,每个人都吃得特别香。此时,一个森调组搬到此处建点,周队长把仓库的一半腾出来给他们住。大家齐心协力,一会就搭好了长铺,铺上用板搭一个小桌,还在地中间安了一个大铁炉子。几个人盘腿围坐,边吃边谈笑风声,旺旺的炉火映红了他们的脸庞,他们是那样的简单和幸福。
  饭后,我们赶紧上路,前往漂流区等其他路线。山里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太阳就下山了。落日的余晖留下一个又一个光环,远远近近,树木在光环的衬托下格外美丽。
  从森林游览区离开的时候,我们意外发现,雪落在树枝上自然形成的酷似银“蛇”的景观,大家美其名曰“雪龙”,抢着与这天赐的“雪舞银蛇”留了影。途中又发现了巨大“鸟巢”和树胡子形成的“树鼠”,这番美景也只有在山中才看得到了。
  沿着踩过的痕迹,下山比上山容易了许多。返程的路上,我时不时向身后望去。大山站在那里,默默目送着我们,一程又一程,我仿佛听到,春天的声音正从远处流淌而来……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