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父亲的林海情结

王琦
2021-10-29
1678
杨静娥
    
       我的父亲是吉林省洮南市人,因家庭成分是地主,他小时候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在他17岁那年,他将爷爷留下的唯一的书籍卖掉换了钱,去内蒙古大兴安岭发展,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到了车站售票窗口,父亲毫不犹豫地买了前往根河的车票,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下了火车,父亲口袋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父亲带着无奈与无助的心情,沿着铁路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一群人正在植树,顿时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于是他加快脚步走过去,跟其中一位貌似领导的人说明自己的情况,并且说:“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也许是父亲的话让领导起了同情心,那位名字叫巴图的领导当即让父亲留下来跟着植树。由于父亲踏实肯干,得到了工友和领导的认可。不久后,这位领导便领着父亲来到根河林业局劳资科办理了入职手续。那一天便是父亲在祖国北疆职业生涯的起点。
       一年后,工作认真、积极肯干的父亲被推荐到正在建设中的满归林业局电讯所工作。据父亲回忆,那时满归冬季的天气格外冷,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皮袄到山场各个支线维修检查线路。外业工作时间很长,一出去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吃口怀里揣着的馒头和咸菜,渴了便吃一口雪。那时山路崎岖,在查找线路故障时,身上还要背着沉重的脚扣和工具包,脚下蹚着深深的积雪,真是寸步难行。等到故障排除后天色已晚,错过了过往的运材车辆,就只能步行下山了。
      记得那些年,父亲经常是已近午夜才回到家中,他的脸颊被冻得通红,眉毛上结满了冰霜,脚下的那双“毡疙瘩”鞋也被冻得僵硬,父亲的双脚被紧紧地包裹在鞋内,必须到火炉旁暖化后才能将鞋脱下。
      父亲就这样在这片林海工作了近40年,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一个普通务林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忘我精神。如今,我的父亲已是82岁的高龄,仍然精神矍铄,状态良好。只是因为年轻时常年户外作业,患上了“老寒腿”,天一冷膝盖就隐隐作痛,我们曾无数次劝慰他迁居温暖的地方安度晚年,可他执意坚持生活在林区,因为他对这片林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深的眷恋。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