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心中的那面“旗”

王琦
2021-11-26
1917
     陈蕴机
      在我生命的每个阶段,心中都有一面“旗”在飘扬,只是不同年龄阶段,那面“旗”所代表的意义亦不相同。
      七十年代末,我出生在金河林业局的一个小林场,住着板夹泥的房子,单位围墙上写着“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等标语。上学前红旗存在的意义在我的感知里就是不让点火做饭,林场没有防火警报设备,每年防火期的时候只要是风力达到不让生火时就会在林场升起一面红旗,大家看到了就不会生火了。我们林场南北距离很远,我家住在林场的南面,林场办公室在北面,不能直接看到升不升旗,我小时候很淘气,经常上房顶去玩,家里也没有男孩,所以防火期里每到要做饭的时候妈妈就会说:“老丫头,去房顶上看看升旗了没有。”我就兴高采烈地顺着柈子垛爬上房顶,然后告诉妈妈升旗了不能生火做饭。在防火戒严期的时候,吃过早饭,妈妈就会在还有余火的炉子上放一个大焖锅,里面放着饭菜,还会煮上几个鸡蛋,这样不管升不升旗,中午我们都会有热乎的饭菜吃。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饭锅,甚至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方便面,想吃饭只能靠生火做,但是只要那面红旗升起,大家就是吃冷饭也不会点火。儿时心中的“旗”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是每人都要遵守的规矩,更是一把戒尺。
       八十年代中期,我上小学了。一年级时,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在“六一”儿童节那天,高年级的同学给我们这些新队员戴上了红领巾,我们面向国旗行队礼时,老师对我们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你们一定要爱护它。” 那时的红领巾是棉布制成的,容易起皱,所以每晚睡觉前我都会都把它折整齐,平整地放在枕头下压好,第二天早晨再对着镜子认真地给自己系上。后来的每个“六一”儿童节,我也会给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戴红领巾。记得那时,学校每周一早上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一群孩子戴着红领巾站在操场上对着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少年时心中的“旗”就是鲜艳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九十年代初,我上中学了。因为林场生源少,不设初中,我便背着行李来到金河镇上中学,开始了住宿生活。初一的时候,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老师给我们佩戴上团员徽章,领我们面对团旗宣誓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师给我们讲团旗、团徽的意义。那时每年的“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五四”青年节,我们学校都会开展活动。活动现场会升起党旗、国旗、团旗。伴着《我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春天的故事》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我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那时我心中的“旗”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信仰。
       转眼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已成家立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和2020年。2008年发生了两件让中国人民难忘的大事。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现在想起仍会令我热泪盈眶。让我们流泪的不只有遇难的同胞,还有救灾的战士、医护人员、志愿者……看到哪里情况危急哪里就会出现的党旗,我深深感受到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是多么幸运。同年8月8日晚8点,第29届奥运会在祖国的首都拉开帷幕,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齐聚北京,每次五星红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电视机前的我都会振臂欢呼。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看着抗疫前线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和高高飘扬的党旗,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此时我心中的那面“旗”是祖国的强大,是感动。
       百年奋斗,百年求索。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强大,我们是受益者。心中的那面“旗”告诉我,红色基因一直在传承,从未停止,只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同儿时的一个规矩、少年时期的一条红领巾、青年时期的一枚团员徽章……传承只有进行时,没有完结时。我没有华丽的辞藻来歌颂中国共产党,但是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激之情。饮水思源,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在心中那面“旗”的指引下守护家乡的这片森林,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