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周玉芬
人与人相识、相知是一种缘分,人与物亦然。我与《林海日报·生活周刊》结缘于2019年秋天,年近八旬的我从没奢望能走近“她”,而且被“她”如此地厚爱。
我是20世纪6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大半辈子在林业一线工作。那时林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我积劳成疾,重病缠身,以至于现在生活难以自理,表达受到限制,但我仍拥有乐观的心态、感恩的心情、不懈的追求和沟通的愿望。
三年前的一个秋日,绰尔森工公司宣传部的小何同志听说了我撰写家书的故事后,对我进行了采访。几天后,我看到我的照片及家庭事迹出现在带着墨香的报纸上时,我的内心十分激动。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也能在权威的报纸上露脸,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我满眼的惊喜,这也点拨了我大女儿,“妈,你别只盯着《家书》这块‘自留地’,我们还有报纸这片广阔的天地,现在投稿也方便。”女儿开心地说。
我心向往之,且手有“存货”,当然操作还得需要女儿帮忙,一篇记录我在火车上与一位胃病患者偶遇并相互帮助的故事由女儿传给了编辑,没多久就见报了。我大喜过望、喜形于色,细细地品味着。这篇稿件的标题由“旅途偶遇”改成了“暖暖旅途”,更加温馨与贴切,正文的许多地方都更加精炼与生动了,我深深地感谢报社编辑们的辛勤付出,由这篇小散文开启了我与《生活周刊》的缘分之门。
就这样,我像找到知心朋友一样,向她述说着我曾经的过往,我深情地向她倾诉着我生命中的经历、心态与现状,乐此不疲。不久,我撰写的《舞扇的故事》《不怨不艾,微笑向暖》《读书写作,快乐生活》相继面世。临近春节,我用文字抒发着对春节的理解,一篇《感谢春节》在《生活周刊》其中一个版面的头条刊出,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我将心里话送给“知音”的信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由衷地感谢共产党的领导,大声地“唱”出我心中的赞歌。于是《难忘儿时捡蝉蜕》《关于鸡蛋的故事》《怀念奶奶》《眼福》《糖的故事》等内容在我的笔下喷涌而出,这是我奉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一份礼物,代表我浓浓的心意。
如今,我与我的老伴儿共同生活55年了,想到风风雨雨、艰难困苦中我与老伴儿相濡以沫,在我得了重病后,老伴儿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感动之余,我给形影不离的老伴儿写了封信,这是我百余封家书中的一封,女儿将这封信添加了标题——《写给老伴的悄悄话》投了出去,《生活周刊》也刊登出来。于我而言,她就像红娘,传递着爱的信息;她更像知音,让我把爱大声说出来。
女儿是我与《生活周刊》的联络员,没有她的帮衬也就没有我展示作品的机会。女儿知道我喜欢《生活周刊》,总是将发行的报纸收集好送给我。见到编辑用心修改后的作品与精心配发图片的版面,我犹如见到了幕后辛勤劳作的知心朋友,是他们的修改、加工、润色,成全了一位老人的梦想,让一位老人的心声得到回应。每当读到其他文友的作品,又像结交了新朋友,从他们的作品中,我又汲取了力量,拓宽了视野与思路,《生活周刊》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老年生活有盼头,亦多了乐趣。
与《生活周刊》这位朋友做知音是我今生的幸运,我会好好珍惜这份缘分,将更多的故事用文字讲述出来,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