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思想政治赋能企业文化牵引汇聚森工集团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包文君
2024-08-05
3297

编者按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全面总结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经验成效,创新提出“五化”工作法,形成“四个故事”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荣获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并被确立为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精神深度融合示范点。

为持续深入挖掘展示森工集团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守正创新中发展,全力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本报开设“讲好林区‘四个故事’擦亮森工思政品牌”专栏,对部分直属单位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进行刊发,推动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不断激发创新热情,为高标准打造国内一流现代林业集团战略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赵之皓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共和国的林业长子”,多年来,森工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北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助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凝聚企业文化精神内核

森工集团党委深入挖掘“老牌”国有企业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气息,全面梳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72年来,23个民族职工群众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企业光辉的发展成就、共同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共同开创和谐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北疆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持续打造独具森工特色的“114534”企业文化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禀赋,培育企业文化之“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达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8.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重点国有林区。区域内有一、二级河流984条,湿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新增价值量7857.95亿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塑造了各民族职工群众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和认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观念。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滋养企业文化之“基”。林区开发建设之前,有少量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同胞,在林区从事游猎、畜牧等生产生活。开发建设过程中,这些少数民族同胞积极充当向导,并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后逐步转变为护林员和林业工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军人、工人、农民奔赴大兴安岭密林深处,建成25个城镇,连续自办社会事业50余年,形成了森工集团以爱国、忠诚、团结、担当为核心理念,包容并蓄、多姿多元的企业文化形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培育爱国忠诚团结担当,熔铸企业文化之“魂”。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始终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人的价值追求,1952年以来,林区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上缴税费20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资的3.8倍,与包头钢铁公司并称“东林西铁”。72年来,林区始终严格执行“一手栽树、一手砍树,右手栽树、左手砍树”的林业经营方针,累计完成更新造林2000多万亩,建成35处共计182万公顷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形成阿尔山、库都尔两处“百万亩人工林”,森林资源总量已达开发初期的1.4倍。特别是近年来,森工集团践行“两山”理论,以改革转型为引领,搭建起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森林碳汇为主体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为助推地区发展贡献了“森工力量”。

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支撑助推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森工集团党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以打造“114534”企业文化体系为目标,生动讲好森工故事、构筑务林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构建一套完整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打造与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企业精神;把“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作为忠诚遵循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把“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为牢记嘱托、尽责担当的企业使命;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确定为企业愿景;把“森林的世界世界的森林”作为企业品牌形象;把“打造国内一流现代林业集团”确立为企业战略目标,全面构筑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之基、力量源泉。

持续擦亮一个品牌。坚持以北疆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围绕兴林、兴业、固边、富民的目标,逐步建立起以“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为主线,生态文明气息鲜明、独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与企业文化并行的“红了党旗绿了山川乐了群众固了边疆”党建品牌,这一党建品牌是森工集团主责主业、责任使命的鲜明写照,“红了党旗”是最鲜明的底色、“绿了山川”是最十足的底气、“乐了群众”是最满意的答卷、“固了边疆”是最光荣的使命。

生动讲好四个故事。系统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林区生态保护建设一脉相承的指示精神从而激励广大林业人“深悟思想跟党走”的故事;讲好林区开发建设以来,几代林业人栉风沐雨、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支援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万顷栋梁出林海”的故事;讲好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同志为代表的身边楷模“赤子丹心耀北疆”的故事;讲好几代林业人持续接力保护生态、筑牢祖国北方万里绿色长城“护林植绿筑脊梁”的故事。“四个故事”高度概括了森工集团各族职工群众守望相助、接力奋斗开发建设祖国北疆林海的光辉实践。

打造五个文化符号。打造“弯把锯”森工历史文化符号,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接力奋斗的拼搏精神;打造“兴安落叶松”生态建设文化符号,大力弘扬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进取精神;打造“于海俊”先进楷模文化符号,大力弘扬忠诚于党、忠于人民的奉献精神;打造“兴安碳汇”转型发展文化符号,大力弘扬锐意进取、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打造“瞭望塔”稳边固边文化符号,大力弘扬艰苦守望、为国值岗的护边精神。

推进打造三类文化基地。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统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统筹开展文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和职工文学艺术创作,广泛搭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载体,持续打造一批体现企业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新媒体孵化培训基地、文学书法摄影等文艺创作基地,切实用先进的文化培育职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职工,用优秀的作品鼓舞职工,用真诚的服务赢得职工。

繁荣“四时”文旅节庆文化。深入践行“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坚持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全面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围绕冬至、元旦、春节等传统佳节时间节点,打造阿尔善冰雪英雄会、金河冷极村冰雪雕大赛等“银冬”系列文化节庆活动;用好“五一”假期与兴安杜鹃同期绽放的有利时机,打造根河杜鹃花谷万人赏花盛会、毕拉河达尔滨湖杜鹃节等“粉春”系列文化节庆活动;结合端午、七夕等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打造绰尔端午万人登山节和满归、得耳布尔夏至露营大会等“绿夏”系列文化节庆活动;把握林区浆果收获的黄金时节,打造莫尔道嘎金秋赏山节、丰收采摘节(满归·松果、阿里河·蓝莓)等“金秋”系列文化节庆活动。

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石促进党的建设提质增效

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国推广了森工集团党委坚持“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为主线,讲好“四个故事”的典型经验做法;

2023年,森工集团被授予第九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最美拥军企业”称号,“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为主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案例被中国政研会评为优秀研究成果;

自治区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森工集团“红了党旗绿了山川乐了群众固了边疆”的经验做法被列为典型案例;

2024年,自治区国资委党委把森工集团讲好“四个故事”确定为监管企业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重要内容重点打造;森工集团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立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企业;集团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代表森工集团在呼伦贝尔市政协五届十次常委会议暨专题协商会议上以《持续打造内蒙古森工集团企业文化体系为北疆文化建设增添大兴安岭光彩》为题作重点发言。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森工集团党委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持续用好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守牢党的建设“生命线”,切实增强林区干部职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办好两件大事,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强的思想保障、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的文化条件。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