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赵兴祖 包文君
浅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青山叠翠、绿意盎然,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8月12日,由内蒙古森工集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感触森林脉动探寻北疆最美”———全国媒体穿越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拉开帷幕。
北线采访团走进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及满归、莫尔道嘎、得耳布尔、金河、根河森工公司,历时7天时间,深入26个采访点,行程2000公里,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自然风光,森工集团在历史传承、生态保护、全域旅游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新做法新亮点,集中反映林区先进典型人物扎根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新气象新作为。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采访团来到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乌玛前线指挥部,观看森林防灭火机具设备演练演示;深入海拔1200米高的爬松岭夫妻管护瞭望站,挖掘瞭望员孙华和妻子李颖以塔为家,守护森林的感人事迹。
“真没想到在大山深处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人,坚守在大森林里,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让人敬佩。”第一次到林区的自媒体达人姚宁真诚地说,“这些可敬可爱的务林人,眼中充满坚毅,我要把林区好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看到林区人的魅力和风采。”
“红豆与蓝莓同科同属,不同品种,红豆含有丰富的血红素,蓝莓则含有花青素,他们都是林区常见的野果,经常食用对人的身体很有益处……”在海拔1409米高的满归森工公司宝格偃松岭上,采访团成员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不断刷新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认知。
“大家好,我是刘柯,文旅频道带您穿越内蒙古大兴安岭……”山东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主持人刘柯,每到一处,都会以第一视角,把在林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他说:“当站在山顶放眼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时,感觉它的面积真的好大,绿油油的一片,风景真的很美。这里不光是树木的海洋,更是新闻的‘富矿’,这些‘富矿’中‘掩埋’着很多新闻点,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传播。”
一路步履不停,一路探究思考。采访团沿着国道G331莫(莫尔道嘎)漠(漠河)线自驾旅游线路一路前行,沿途欣赏有着“森林的世界、世界的森林”之誉的林海美景;体验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小松鼠畅行服务队”提供的舒适周到的服务,用脚步丈量兴安大地、用心凝望亮丽风景、用情感受森工文化。
———在金河森工公司,实地了解中国冷极村发展、建设、运营等情况;穿上东北特色服饰,体验沉浸式旅游新业态。
———在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乘坐森林小火车,古松、白桦林、河流构成了一幅幅山水画,共同感受“慢生活”带来的美好;在湍急的河水中体验漂流的激情和乐趣,感受生态文化与漂流运动相碰撞带来的神奇体验。
———在得耳布尔森工公司,登卡鲁奔山、赏大美湿地、探最美白桦林、体验篝火晚会,在畅游中发现林海之美,感悟林区魅力;透过采伐作业老照片、老物件,探寻务林人封存的记忆。
———在根河森工公司党员教育基地,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同志为代表的林区英模的高贵品质让人心生敬佩;与驯鹿、狍子等呆萌动物的“零距离”接触,让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再次“圈粉”无数;在“517”工队和林区停伐纪念基地,聆听务林人由“伐”转“护”,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增收致富的故事。
…………
好山好水好风景,有声有色有味道。行走在青山绿水间,采访团成员不时相互分享拍摄照片、航拍视频,不时互相交流、探讨。作为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媒体人用镜头和笔触讲述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森工新篇章的生动故事。
“这几天,走访了金河、得耳布尔、莫尔道嘎、根河等森工公司,一路看、一路想,发现各森工公司对自身的发展方位判断很精准,产业布局既有超前眼光又符合近期需要,很实际、接地气。”《半月谈》杂志社记者费彩萌说。
凤凰卫视北亚地区记者站总编辑宋和平20年前来过林区,当他第二次走进这里,林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感触颇多。他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植被茂盛、生态优渥、百花飘香,每天都有无数的好故事在兴安大地上演。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好、讲述好林区改革发展的生动故事。”
听讲解,问情况,看变化,行程结束,采访团成员集体点赞林区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的昂扬势头和鲜活实践,深感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大家纷纷表示,踏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感受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听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林区“好声音”。他们将通过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用文字和镜头聚焦林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采用媒体融合传播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讲好林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林区、认识林区、走进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