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阿里河森工公司蹚出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林间“废料”变身绿色能源

包文君
2025-10-20
1272

■本报通讯员 潘志鹏

近日,走进内蒙古岭上森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加工车间,从原料装卸、粉碎到烘干压缩、成品装袋,整条生产线高效运转,机器轰鸣声与员工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奏响了一曲奋进的“绿色交响曲”。

作为阿里河森工公司打造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配备了装载机、粉碎机、生物质颗粒机、烘干机等先进设备,具备年产2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回收森林抚育剩余物、废弃菌盘等林业废弃物,将原本被视为“废料”的资源转化为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

“过去这些废弃菌盘堆在林边地头,既污染环境又存在火灾隐患。”公司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温军坦言,如今,这些林间“垃圾”被系统回收、加工,不仅破解了污染难题,还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供暖提供清洁能源,真正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

这一转型成果的背后,是政企协同与科技赋能的双重发力。2023年,阿里河森工公司与鄂伦春自治旗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内蒙古岭上森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合力推进生物质能源颗粒项目建设。项目一期生产设备投资达千万元,引入山东金格瑞机械有限公司先进生产线,日产能达50吨,每年可消纳废弃菌盘及森林抚育剩余物超2万吨,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典范。

自项目投产以来,生产的生物质能源颗粒凭借其高热值、低排放、成本低特性,迅速赢得本地居民及周边城镇市场青睐。同时,公司大力推进能源终端清洁化改造,为17个经营管护中心、检查站等单位配套改造生物质锅炉,工作环境实现“无煤化”,既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又大幅减少了碳排放,生态效益显著。温军介绍说:“我们生产的颗粒燃料热值稳定、燃烧充分,市场售价可达每吨1100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燃煤燃料提升了20%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项目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还有效带动了员工群众增收,本地食用菌培植户通过出售废弃菌袋获得额外收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林户”模式,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废弃菌盘回收体系,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解决废弃菌盘处理难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发展。

“以前废弃菌袋我们得花钱处理,现在不仅能卖钱,还能改善生态环境,这种‘变废为宝’的方式,既环保又实惠,我们都愿意参与。”阿里河镇齐奇岭村滑子菇培植户感慨道。

为进一步提升原料质量与生产效率,公司已启动二期建设计划,规划建设9800平方米的原料晾晒场,解决潮湿原料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保障生产线稳定运行,并计划引进智能化控制系统,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二期建成后,预计产能将进一步提升,销售范围也将从本地逐步拓展至黑龙江省等区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构建区域性绿色能源供应格局。

阿里河森工公司副总经理高雨波表示,“我们要把绿色能源做成一个可持续、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打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新通道,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员工增收‘三赢’,为林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