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毫无用处的枯木残根,有人却把它们当成了宝贝,经过一番精心雕琢就变成精美的工艺品。满归林业局白马林场职工隋玉林就是一位“根雕达人”。
走进隋玉林家,笔者被满屋的根雕艺品吸引,有古色古香的老板台、茶几、电视柜、椅子等家具,有镶嵌着玛瑙奇石的根雕底座,有寓意吉祥、活灵活现的神龟、金蟾等动物,每件作品都泛着金黄色的光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它们出自于衣着朴素、年近半百的隋玉林的巧手。
隋玉林指着橱窗里摆放的根雕如数家珍:走在“西游路上”的灵猴、奋蹄向前的开荒牛、背着钱袋的老鼠、竖耳倾听的玉兔……这组根雕作品《十二生肖》让隋玉林颇费了心思。“我花了两年时间才凑够这一整套,碰到什么样的树根就雕成什么样。我准备再凑齐一套十二生肖,现在已经完成了6个。”隋玉林说着,拿起身边一本有些年头的旧书《动物画技法》,“雕刻动物时,我经常会翻看这本书,这还是我叔给的。小时候和我叔学画画,大了和我爸学木工活,上学那会儿都是拿着刻刀在橡皮上刻东西。”家庭熏陶和兴趣使然,为隋玉林的根雕创作打下了基础,而他走上“根雕之路”是从32岁开始的。
隋玉林的妻子没有工作,还要供女儿上学,花销全靠隋玉林微薄的工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满归有大量的树根资源,他常去河边和林子间“寻宝”,工作之余做些根雕补贴家用。他还把家里变成了根雕工作室和收藏室,除了各种雕刻工具外,更多的则是奇形怪状的树根。隋玉林告诉笔者,他常常一坐就是一天,腰不好只能靠着坐,直到坐不住才去炕上躺一会儿。
做根雕辛苦不说,还是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活儿。制作要经过选材、浸泡、剥皮、雕琢、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每个细节下的工夫不是一天两天,既要有木匠的体力,也要有艺术家的头脑。
隋玉林创作根雕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追求原汁原味”。对于原材料的挑选,他非常挑剔。在他看来,根雕艺术讲究自然、巧用。每捡回一块树根,他都要根据树根的形状,从不同的角度去琢磨、推敲,将树根原有的“质感”和“根味”表现出来。在雕刻的同时寻思它们的名字。“鹿宝勤劳”就是以天然形成的“根抱石”为原料创作而成的,笔者仿佛看到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鹿背着一块石头卖力地向前走着。
“做根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近20年的根雕创作生涯中,隋玉林不断攀登根雕艺术的高峰,完成作品500余件,让更多的根雕艺术品走出深深林海。他说,多亏了单位照顾和妻子的支持,让他全身心投入根雕创作,并陶醉其中,享受着根雕艺术的魅力。如今,随着林区旅游业的兴起,隋玉林的根雕作品非常走俏,远销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年创利润7万余元。隋玉林凭借一双巧手雕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陈晓琳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