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密林深处的“探险家”

spring
2016-08-15
875
      樟子松、落叶松、白桦……在苍茫的林海中,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走过的痕迹,他们是可敬可爱的森调人。近日,记者走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探寻森调队员们那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7月28日早上,内蒙古大兴安岭规划院森调三大队301项目组经理张永欣和305项目组王安臣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飞驰在沙石公路上。今天,他们将要完成的第一项任务是距离阿乌公路182米的蓄积量控制样地,GPS确定好位置后,两人将摩托车停在路边,王安臣告诉记者:“摩托车进不去了,剩下的路就要靠双脚来完成了。”
      他们身着橙红色工作服,犹如一个个跳跃的火把在密林中若隐若现。黑色的齐膝水靴虽略显笨拙,却是森调队员在行走过程中的必备品,张永欣告诉记者,山里地形复杂,沟塘较多,露水较重,现在又正值雨季,趟河、走泥路,水靴是最实用的。在穿水靴之前要套上粘袜和棉袜,这样既防潮保暖,又跟脚。
      182米,记者却步履蹒跚地走了20多分钟,林子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深一脚浅一脚,异常难走。王安臣却笑着说:“阿龙山地区偃松林和丛桦林较多,密度大的林子树条与树条之间交叉生长,就像渔网一样,穿过林子的难度非常大,有时候几百米的路可能要走上几个小时。现在这条路对于我们来说算是最好走的路了。”对于平均每天要走20公里的森调队员来说,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就像每日“必修课”一样,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阿龙山林场共有163个林班,每个林班都含有百十来个角规点,两个人一组,每天每组至少要做65个角规点才算完成一天的任务,换句话说,森调队员从早上进山,临近傍晚才能出山。除了吃饭的时候可以稍作休息几分钟,其余时间都在路上。为了减轻身上的负重量,他们每天只带一小瓶水、一个馒头作为自己一天的餐食。“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喝点,如果走到山脊上实在没有水的地方,就挖树根,然后用衣服滤去水上漂浮的杂质,再找一根草管吸着喝,口渴难耐的时候,也能润润喉。”王安臣说。
      正午时分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已经在山里行走5、6个小时的王安臣和张永欣此刻也感觉到有些疲惫,他们每人拿出仅有的一个馒头,一边吃着一边和记者交谈起来,“有的时候实在感觉饿,抓一把野果就往嘴里塞,有些野果还未到成熟期,吃到嘴里又酸又涩还倒胃,但是也能充充饥。馒头就着蚂蚁也是经常事,吃蚂蚁下口一定要快,要不然被蚂蚁咬上舌头就麻烦了……”张永欣笑着说。外业生活虽然艰苦,他们却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困难,学会苦中作乐。
      夕阳西下,余晖拉长了树的影子,王安臣和张永欣也拖着疲惫的身体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汗水将他们的衣服一次次打透,“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回去能冲个澡。”张永欣说。记者注意到,他们口中所说的能冲澡的地方是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露天浴室,浴室是由一个大水袋和一个简易喷头组成,四周围着塑料布,水袋每天靠吸收太阳光热提升温度,一次可供5、6个人冲洗,即便是这样的条件,也能为森调队员带来清爽和舒适。
      星星点亮了夜空,卡站外面的发电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灯光下是森调队员们坐在电脑旁处理内业的场景,一组组数据不光代表着今天他们所完成的任务,更代表着森调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米何妙子 张冬梅 )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