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洪新、郭孝平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乌尔旗汉林业局贮木场营林工队的后厨,他们二人都属马今年51岁,都是土生土长的林区人,转岗前都曾在贮木场装火车,如今兄弟二人共同来到山上小工队又从事同一工作,种种缘分让他们二人的关系亲如兄弟。
乌尔旗汉林业局贮木场营林工队位于距局址50多公里的克里河林场施业区内,工队的帐篷就扎营在简易公路一处空地旁。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发现工队帐篷的“门”非常低,由两片厚厚的棉门帘组成,一个标准身高的成年人进入帐篷都得深弯腰。乌尔旗汉林业局贮木场党总支书记于德涛介绍说,“前心热、后背寒、脑袋冒汗、脚底冰凉”是工人们形容帐篷温度的真实写照,山上气温低且地风大,低矮的门可以有助于保暖。
走过工人们的生活区,在帐篷的尾部同样一个低矮的门,不同的是这扇门为了热气能流通没安门帘,门的那边就是车洪新和郭孝平每天工作的厨房,面案前车洪新将发酵好的白面用刀切成长条状,前后滚动、揪面疙瘩、压面皮,郭孝平则在一旁一手端着一碗油,一手用小刷子正在蒸屉上抹油,二人虽没有沟通,举手投足间却配合的很是默契。记者注意到,这个不足5平方米的厨房相间着支起了两个炉灶,用小杆和木板搭建的操作台上下摆放着食用油、白面、猪肉和一些家用调料,在厨房的一角放着一个特大号的白色塑料桶,里面装着工人们在山沟里打来的山泉水。 “饿了么,今儿知道你们要来咱工队吃饭,特别给你们准备包卜留克肉馅包子。”车洪新见记者进来,笑盈盈地说着。在山上工队,工人们大多以馒头作为主食,用他们的话说“馒头扛饿、方便携带”,相比米饭和包子、饼类等主食,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厨师的负担。
郭孝平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工友们能吃到新鲜热乎的饭菜,他们哥俩都“掐点”准备饭,馒头保证每天蒸新的,一蒸就要3大屉帘,百余个馒头。贮木场营林工队从事森林抚育的工人有22个,由于工人们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上山干活,中午饭在山上吃,直到下午4点半左右下山,车洪新和郭孝平每天早上4点就要起床熬粥、煮鸡蛋、准备炒菜,并为工友们准备好要带的午饭,因此,他俩的床铺离厨房很近。等工友们上山后,他们就开始收拾帐篷和厨房卫生,和面、揉面、蒸馒头,中午他们只是简单吃点,下午不到3点又开始准备晚饭,每天周而复始。
背靠大山,面对林海,工友们逐渐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可乐观向上的林业工人们怎么能缺少欢乐?郭孝平告诉记者,晚饭过后,劳累一天的工人们三五成群或喝酒聊天、或玩扑克、或听收音机,偶尔歌唱得好的工友还高歌一曲,他们用歌声缓解工作的辛苦,唱出兄弟情深和对亲人的思念,唱尽对林区美好生活的祝福。
车洪新和郭孝平都是第一次走进工队生活,工队里有很多工友都和他们一样是第一次上山从事森林抚育工作。车洪新说,和弟兄们在一起的时间都比家人都长,大家生活上互相照顾,干活儿时互相帮衬,心里有个烦闷的时候互相唠唠嗑,时间长了,兄弟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亲情了。(记者 赵佳佳 赵兴祖 马相全)